泰和县为“新时代传习所”创建代表授牌
泰和“民嘴”、文化、扶贫、网络等12支传习小分队在在该县西昌广场参加创建“新时代传习所”启动仪式
“红色文艺轻骑兵”正在表演舞台传习节目《最美中国》
中国江西网吉安讯 记者刘靖雯报道:泰和把“新时代传习所”打造成为具有泰和特色的基层理论学习平台,充分发挥“新时代传习所”的凝聚作用。目前,“新时代传习所”在泰和全方位覆盖,五级宣讲平台73个传习所传递好声音。
传习平台“聚人气”,共造思想文化宣传“大阵地”
为实现“新时代传习所”在全县方位覆盖,泰和县将搭建起五级宣讲平台,重点打造73个传习所示范点,以1个县级“新时代传习所”为核心,创建10个行业系统“新时代传习所”、24个乡镇场“新时代传习所”、35个村(社区)“新时代传习所”、3个有乡村特色“新时代传习所”,形成“县级传习所+行业系统传习所+乡镇传习所+村级(社区)传习所”五级宣讲平台,并以“流动传习所”形式覆盖其他部门、单位、村(社区),使之成为全县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阵地”。积极培育和造就一批懂传习、爱传习、能传习的基层传习队伍,对传习员分批分期进行轮训,提高传习员的传习能力和理论政策水平,使之更好地服务群众。
传习内容“有新气”,共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课堂”
充分整合“民嘴讲堂”“法治大讲堂”“快阁讲坛”等宣讲力量,并积极调动党政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乡村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致富能人、乡贤等人员的力量,从中选聘“传习员”,组建一支政治素质强、传习水平高、传习效果好的传习队伍。通过向群众宣讲传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惠民政策、生态环境、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内容,积极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此外,该县“新时代宣传所”还可以可由群众根据需要“菜单”点题传习,实现“传习”常态长效。
传习形式“接地气”,共搭群众娱乐生活“大舞台”
根据不同受众需求,该县将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广大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主要通过“民嘴”传习、“课堂”传习、媒体传习、“舞台”传习和教育传习相结合,以全县“民嘴”、“田园课堂”、各类媒体、“红色文艺轻骑兵”和校园为载体,全面打造“1+4”新时代传习模式。以理论+实践、观摩+体验的教学方式,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理论宣讲等专题,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舞台传习方式,让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潜移默化,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截止目前,该县73个“新时代传习所”均已挂牌启动,成为全市首批“新时代传习所”创建示范点和示范县。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