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吉州区御轩农业蔬菜基地,70余个阳光大棚整齐排列,棚内有芦笋、黄瓜、辣椒、豆角、圣女果等10余种果蔬,一片生机盎然。这是该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吉州区将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设施蔬菜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保供”“稳产”目标,强化政策扶持,培育龙头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吸引乡贤返乡助力,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设施化发展,稳定了中心城区“菜篮子”,推动该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蔬菜种植面积也从2019年的5000余亩发展到2020年的9700多亩,年产量达10.9万吨。
强化政策扶持,培育龙头引领
眼下虽已进入寒冬,吉州区兴桥镇文溪蔬菜基地大棚内却绿意浓浓,各类叶子菜长势喜人。王国良是这座大棚的经营者,从事多年建筑行业的他,看到国家对于百姓“菜篮子”工程的关心和重视后,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王国良介绍,起初种植大棚蔬菜有所顾虑,担心没技术没经验亏了本。为打消他的顾虑,区农技人员免费为他提供菜苗、化肥,并上门为他进行技术指导,每年还邀请他参加各类蔬菜种植培训。如今,王国良基本掌握了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年收入10多万元。
近年来,该区高度重视、强力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城郊蔬菜产业发展指导办法和奖补办法,对种植基地、新建设施、质量安全体系等各方面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近3年,该区整合财政资金1700余万元发展蔬菜产业。开展技术指导,聘请浙江农学院、省科技特派团、省农科院等蔬菜产业发展专家组成技术指导团,蹲点一线指导基地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完善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蔬菜种植。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扶持,培育了樟山御轩农业蔬菜基地、兴桥古竹溪蔬菜基地、长塘田心蔬菜合作社等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示范性强的蔬菜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基地。兴桥古竹溪蔬菜基地面积达800余亩,日供量4万斤新鲜叶菜上市,成为市中心城区最大的叶菜保供基地。
在政府的引导和良好政策的支持下,大大小小的蔬菜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王元启兄弟、刘祥利夫妇、张志清夫妇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也应运而生。2020年,该区就新建长塘镇的田畔、案前的冻溪头、庙背、赵塘、培模的上盘塘,樟山镇的清湖、祥利农场、牢石蔬菜基地等8个面积10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至目前,该区规模以上的长年保供蔬菜基地总数达19个。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