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我家门口景观墙上的植物开花了。”近日,记者来到吉安县敦厚镇南街村,村民彭赛珍分享着生活中的小美好,美丽心情源自家门口的嬗变。
走进南街村,恍若来到一个景区。禾水河畔古树参天,与明清时期的古宅相映成趣,百年码头“子落潭”古韵十足;游步道环景观湖修建,湖上回廊九曲,小桥流水,还原田园生态水景;思源广场农具展示墙反映着农耕文明,村内葡萄、柚子采摘园规模初显,卵石路沿,篱笆围墙,勾起乡愁几许。
据了解,南街村有800余年的历史,现有住户95户,多数姓赵,族谱记载为赵匡胤后裔,人才辈出。位置紧邻吉赣高铁线和319省道,距离吉安县城仅5分钟车程。昔日水运发达,禾水河纤夫聚集贸易往来,造就了南街村的繁华。
随着时代变迁,南街村往日辉煌不再,还曾是“十三五”贫困村。“以前村里到处都是泥巴路、老旧房,后来在扶贫政策帮扶下,村里的整体面貌得到一些改善,但那些明清建筑很多都无人修缮,残破不堪,历史文化没有得到保护。”村书记助理周丹丹介绍。
2020年,吉安县在围绕“三沿两岸一区”,完成314个村点美丽乡村建设扫尾工作基础上,重点打造19个乡村振兴特色示范村点,南街村被纳入其中。11月,南街村的提升改造工程开始施工。
“要让城里人到村里来观光、消费,才能真正实现南街村的振兴。”村支部书记、主任肖有生说。当地以打造周末休闲度假村为目标,将南街村作为乡村旅游点来打造提升,紧紧围绕南街村“古韵”“水韵”“乡韵”三大特点,分两期建设。仅3个多月的建设,一期已经完成,这就有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南街村。今年1月,在吉安县的乡村振兴特色示范村点考核中,该村位列第一。
而这个过程并不简单。由于提升工程需要占用村民宅基地,为了赢得大家支持,当地召开了多次动员会,成立了28人组成的工作组,上门入户做群众工作。党员、村干部带头,经过一个半月,全村的村民都签署了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承诺书。违章搭建有碍村容,党员、理事会成员带头拆除铁皮棚,经过反复沟通,村民从抗拒到最终理解、无偿拆除,两个月时间,共拆除6000多平方米的铁皮棚。令人感动的是,当村干部拿出提升改造方案,村民赵呈祥第一个拆除了家里300多平方米的铁皮棚,并让出了宅基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说起此事,他说:“只要让南街村变得越来越好,我舍得!”在改造提升过程中,敦厚镇主要负责人多次召集村干部、设计方、施工方进行现场调度,不断调整方案,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如今的南街村仅提升了1/3,下一步主要侧重于壮产业,要引进业态,将这里打造成城市的后花园、游客品读庐陵文化的古韵村、乡亲创业创收的财富地。”如今二期建设已经启动,谈起今后的打算,肖有生如是说。翻看南街村的规划:建设沙滩及草原烧烤基地、三大种植采摘基地、民宿及农家乐、垂钓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区、露天游泳池等愿景,让我们不由得期待未来南街村的新貌。( 记者白灵)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