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60名个人“江西省优秀河长”称号。其中,靖安县委书记曾海和吉州区委书记尹冬苟获评“江西省优秀河长”。他们为何能获此表彰?
■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江修兴、实习生邹兵兵/文
大力推进“清河行动”让河湖更清澈
水是城市的血液,也是城市的命脉。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而一个地方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当地河湖长在水环境保护工作上的努力。
近日,省人民政府表彰2019-2021年度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河长,其中,60名个人被授予“江西省优秀河长”称号,靖安县委书记曾海和吉州区委书记尹冬苟在列。
那么,靖安县和吉州区主官为何能获此荣誉?从他们的工作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5月11日,曾海主持召开该县清湖河改造方案汇报会,听取讨论清湖河改造设计实施方案,其中,会议一大重点是切实做好清湖河改造提升工作。
4月27日,曾海出席2022年县级总河(湖)长和总林长会议;去年11月28日,曾海深入香田乡、高湖镇,开展巡河活动。
吉州区地处赣江中游,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境内河流50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以下的3条,水库47座,是典型的小水利县(区)。
早在2019年,尹冬苟任吉州区区长、副总河(湖)长伊始,就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的立题定题,提出了立足资源“小”的实际,提升水环境“优”的品质,以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
今年4月8日,吉州区委书记、区总河(湖)长尹冬苟主持召开2022年区级总河(湖)长会议,再次明确扎实推进生态赣江流域建设和“清河行动”,让河湖更清澈。
家在绿岸旁,城在碧水间。作为“江西省优秀河长”,两地主官都把爱水护水的责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以强有力的担当作为,护一方清水。
打造“智慧河长”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江河湖泊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
作为江西省内首个国家级生态县,靖安县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北潦河和北河,总长度205公里,总流域面积1415平方公里,2公里以上支流69条。
如何守护一江碧水?4月27日,在出席2022年县级总河(湖)长和总林长会议时,曾海就提出,以实施河(湖)长制为抓手,强化源头治理、突出全面监管、注重常态长效,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水生态环境;要以建设靖安幸福河湖为目标,塑造绿色发展的靖安标杆,以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为抓手、北潦河为轴线,全面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
信息日报《政事一周》栏目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靖安创新“智慧河长”,提升监管水平,通过水环境监测与河湖管理平台建设,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全面监测体系,实现了“智慧河长”智能治河的目标。
方法找对了,解题事半功倍。其实,水环境存在错综复杂、隐藏深、线索收集难等问题,这也是各县区在治理中遇到的难题。
如,早前赣江网箱养殖是吉州白塘街道石溪头村招商引资项目,但投放养殖饵料会对水体的化学指标产生影响;吉州在整治工作启动之初,存在全面摸排梳理水质不达标等问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那如何推动河(湖)长制工作有“名”有“实”、有“效”有“能”呢?尹冬苟提出,要通过强化学习和工作实践,进一步综合水环境问题特点和工作特性。
在尹冬苟的调度下,该区河长办按照工作法梳理问题、理清责任、督导跟进,取缔拆除网箱4700平方米,补偿130余万元,推动问题整改销号。
据悉,2021年以来,吉州区受理水环境建议和举报20余次,发现问题40余个,处理率达100%。
以水系连通建设为抓手发展全域旅游
如今,靖安县水文化建设如火如荼。靖安县已经建成全国首个集智慧管理和教育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河长制展示馆。
曾海说过,水系连通关键是要给河长制赋能。要连产业,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特色农业相结合,带动沿河流域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从长远考虑,保护水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水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对存在的问题要紧盯不放,采取实用有效的举措高标高质推进整改,尽最大努力还老百姓一库清水。”尹冬苟提出,对于水库整治专报和函件,基层单位要在对比中学经验、找差距、抓推进。
据了解,整治期间,吉州区级财政落实水库水质达标奖励资金292万元,扣罚26万元。水库水质90%达标Ⅲ类,较上年度提升近60%,以一库清水答好“民生卷”。
与靖安县和吉州区河湖水域治理相比,兴国县水资源比较丰富,其中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53条,年平均径流量达26亿立方米,在此次2019-2021年度江西省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河长名单中并没有兴国县。
作为同属赣州的县区主官,上犹县委书记余业伟、寻乌县委书记蓝贤林等多个县区主官均荣获江西省优秀河长,赣州石城县大由乡高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延金等多个村党支部书记也获江西省优秀河长。
在今年4月底,有群众反映兴国县城区某小区生活污水直排入潋江,发现该小区靠近小河一侧住宅的生活污水未接入城市污水管网,而是通过软管直排入河,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对附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显然,县城环境好不好,百姓生活美不美,常常体现在房前屋后的一泓清水中。在这方面,兴国县河湖水域的治理还需不断完善举措,还当地居民一方清泉。
留言互动
读者对江西各地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工作有什么建议,欢迎扫描版面上方二维码留言发表看法。
请您点题
信息日报倾力打造推出的《读懂党报》、《政事一周》栏目已受读者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文素材为大江大数据研究中心搜索梳理提供,未经报道对象审阅,如有遗漏,相关素材可发至邮箱:88646554@qq.com,或致电13970088875。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