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大地,文脉悠长、人文厚重。
时代新风徐徐吹来,文明薪火在这里代代相传。仲夏时节的吉安,一幅幅整洁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一张张笑脸扑面而来,灿烂如花。
美丽的背后是吉安集聚群众力量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近年来,该市始终坚持以“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激发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建设目标,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以惠民为目标,打造文明特色
位于青原区河东街道的科教社区周边摊贩林立,818小区原是江西庆江化工厂家属区,曾被周边居民比作“小香港”。每到傍晚,夜市油烟滚滚、占道经营,卫生状况堪忧。如今走进社区,小区道路整洁、车辆停放有序,环境令人赏心悦目。“住了20多年,没想到这里也能变得这么美!”社区居民陈云赞不绝口。
“这一切变化,源于‘楼栋长’的功劳。”科教社区书记尹莹说,今年以来,社区多了21名党员“楼栋长”,大家齐心对小区周边进行集中整治。短短几个月,清扫整理、硬化路面、施划停车位、加装充电桩……社区环境一天比一天好,邻里关系、干群关系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对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是幸福感不断增强的源泉。着眼城市“神经末梢”,该市从细小微实的点滴入手,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188个事项全部办结,累计打通“断头路”111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8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40台,新建4个公交枢纽站、公共停车场11个,新增停车位2000多个,新改建菜市场15个,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同时,还建立线片联创共建机制,创新推出党员“楼栋长”“街巷长”,在有条件的街道试点推行“街巷长”,设置党员“楼栋长”“街巷长”公示牌,方便群众监督。“有困难找‘楼栋长’”不仅成为居民的“口头禅”,更成为了“楼栋长”们的座右铭。
以为民为导向,绘就文明底色
“这边缺少文明创建公益广告标语,那边垃圾箱没有盖上盖子,小区散养家禽,遛狗不牵绳等不文明现象尽快整改到位……”近日,“模范市民巡访团”来到吉州区北门街道东门菜市场周边进行实地巡察。他们一会打开消防设备看看器材是否到位,一会看看活禽是否单独管理,并不时用笔记录下发现的问题。
这些都是吉安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的缩影。现在,市民的热情因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被激发。领导干部带头干,基层群众跟着干,主动参与建设、长期支持文明城市创建的志愿者比比皆是,他们以不同方式为市民服务,不断创造城市文明,为城市文明增光添彩。
2017年,吉安“首次创建、一举成功”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经验入选2019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案例。创建成功后,吉安提出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的目标,实施“五个重点提升、六个常态整治、七个持续提升”行动,在2020年实现“首次复查、蝉联进位”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同时,又紧盯全域创建目标,持续发力,推动全市10个县(市)获评江西省文明城市(创成率90.1%),为全省获评数量最多的设区市。
以靠民为手段,提高文明成色
“多年前,我是他们‘护送’的考生,如今,我成了爱心送考中的一员。”今年高考前夕,王女士报名“爱心司机”,免费为考生提供护送服务。王女士说:“因为当年我被免费护送考场的记忆特别珍贵,如今也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让城市文明更有温度。”
每年高考时节,吉安市义工协会组成的爱心送考车都是街头醒目的“文明风景线”。眼下,志愿服务在吉安已蔚然成风。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志愿者实名注册人数已突破91万,志愿服务组织达1000余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146个,社区志愿服务站点覆盖率达100%。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目前,全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092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近1.34万余场次。市级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文艺、乡风文明等十支行业性志愿服务队,各级各类志愿者群体托起“奉献大爱善行吉安”的品牌,1700多支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50多万人次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越来越多市民在道德力量的感召下,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六年来,吉安累计推荐获评省级以上道德模范15人、“中国好人”97人、“江西好人”156人,文明实践新风正在庐陵大地徐徐吹拂,浸润百姓生活。
文明吉安,你我同行。如今,吉安走出了“创建惠民、创建为民、创建靠民”的独特步伐,真正让广大群众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角,让“文明基因”扎根群众心底,根植城市肌理,融入城市血脉。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