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有关部门公布一组数据,吉安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51.4亿元,位居全省第三;吉安市获省认定招引数字经济“5020”项目16个,占全省四分之一强,位居全省第一;网络零售额增速达到47.4%,全省排位第三,其中吉水县、永新县、万安县增速分列全省县(市、区)前三名。吉安数字经济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也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引擎。
主攻赛道做优做强。吉州区、泰和县、遂川县进入全省数字经济十强县(市、区),吉安县以212.6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名。近年来,吉安市坚持首位产业首要支持、首先发展,加快推动智能终端、电子电路板、半导体照明、5G制造等重点赛道发展,兴典科技等一批百亿级和“5020”项目开工建设;聚焦培育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新兴产业,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团队共建机器人联合研发中心,引进永丰迈步、中润智能等机器人项目先后落地,推动青原区弘德智信、吉安砺芯半导体等一批机器人企业加速壮大。今年上半年,全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0亿元,同比增长25%。
数字转型提速升级。吉安市持续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重点企业加快推广人工智能应用,涌现了生益电子“5G+工业互联网”、立讯AGV智能物流系统等数字化转型典型代表,催生了吉水实达实“工业购”等新兴数字技术赋能实例。今年1至6月,全市新增安装使用智能制造相关装备3132台(套)、新建数字车间和智慧工厂41个,上云企业累计达到18785家。推动产业数字化赋能,全市电商企业达到8807家,涌现了舌尖王国等一批代表企业,加快形成“1+13+N”全市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江西万佶物流获批全国十大重点物流平台,21家农业物联网基地(企业)获全省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企业)。
项目招引逆势突破。吉安市实施重大项目擂台赛、点将赛“双赛制”,每季度举行一次全市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让各地晾晒成绩、互学互鉴,倒逼各地加大项目招引推进力度。今年1至7月,全市引进数字经济产业项目144个,签约金额1433.7亿元,尤其是22个数字经济“5020”项目加快落地,博硕科技、合力泰等多个企业扩能提质。
数字生态不断优化。吉安市不断推进电子信息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联盟、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着力建好用好数字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三驾马车”。吉安电子信息产业联盟投入运营,首批“入盟”企业达109家,在业务拓展、生产服务等方面互补互促,打通产业内部循环。此外,吉安电子信息研究院加入省级电子信息产业链数字融合科技创新联合体;井冈山先锋数字经济产业园和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新校区建设点燃井冈山数字经济“星星之火”;与井冈山大学、北京龙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数字经济现代产业学院,与南昌航空大学共建数字经济研究院,共同开展数字经济人才培育和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陈海明、记者郭欢)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