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吉州区习溪桥街道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瞄准群众需求,延伸文明实践触角,用好“微平台”、开展“微行动”、激活“微治理”、凝聚“微力量”,倾力夯实“四微”举措,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提标升级,把文明“送”到群众家门口,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用好“微平台”信仰高地传播新思想
理论驿站宣讲“零距离”。“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我们小区改造得非常漂亮,环境优美,还加装了电梯。”在吉州区电信小区,退休老党员龙华里和小区居民围坐在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学精神、谈体会,拉家常、话未来。近期,该街道创新宣讲方式,组织街道干部、老党员、乡贤等,打造一支理论驿站宣讲队伍,广泛深入社区、小区、广场,宣讲理论政策、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让党的理论与基层群众零距离。
指尖课堂实现“码上学”。创新学习方式,打造“码”上学理论指尖课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章、音频、视频转化为二维码,干部群众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即可看到精彩内容。该街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立“学习小站”,向居民群众推广“学习强国”APP,积极引导居民群众通过“学习强国”平台了解时政新闻、学习历史文化。
开展“微行动”教育基地传递正能量
开设“微讲堂”。定期举办“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分享会、“书香家庭”故事分享会等,邀请身边好人、模范市民、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典型进行宣讲,说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的事,引导居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感受书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平凡的生活中传递正能量。
点亮“微心愿”。对辖区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收集心愿卡,广泛征集群众的“微心愿”。目前,已经认领解决“微心愿”30余个。
互动“微演出”。该街道加大对广场艺术团、乐岭课堂等文体活动团队的建设扶持力度,在重要时间节点抓好组织引导和节目策划。乐岭课堂坚持每周一、周四免费开课,广场艺术团每周二、四、六和重大节庆日在人民广场定时定点为广大群众公益演出。
激活“微治理”服务阵地多元解民忧
构建服务体系。该街道依托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帮办代办点,打造“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帮办代办服务体系,通过实行“1+7+N”便民服务模式(即1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7个社区帮办代办点、N个提供帮代办服务的社区网格员),将便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街道已为群众帮办代办各类事项1074件。
夯实服务载体。积极践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依托网格内的居民党员、在职党员、乡贤、热心群众等组成的志愿服务者队伍,建立“1+1+N”微网格管理模式,让管理服务精准到每个楼栋、每个单元、每家每户,通过文明实践“点单平台”,以“邻里微帮+社区微帮+互助微帮”的方式,发挥微能量,传递正能量。
办好为民实事。着眼于解决居民的小事情、小问题、小矛盾、小诉求、小困难等“五小”难题,常态化组织开展助学、助医、助困等形式的微帮互助活动。截至目前,已解决群众反映的水电气、道路维修、小区拆违、百姓求助等民生实事100余件。
凝聚“微力量”共享园地奏响大合唱
该街道广泛调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五老人员”、企业家、技能人才、新乡贤等发挥各自专长、优势,把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户、辐射带动成组、打造特色服务队。
设立“中心户”,号召街道干部、文化能人、技术能手等自发设立“中心户”,吸引周边群众入户参加活动,打造广场艺术团、乐岭课堂、习锋劳模创新工作室等。构建“互助组”,以“中心户”为点,辐射组建文明实践“互助组”,引导开展文艺展演等活动,培养广大群众的共同兴趣爱好,激发参与热情。
打造“服务队”,组建红、蓝、橙、银、金等“五色”服务队,绘好服务工作“五线谱”,奏响文明实践新旋律。红色服务队整合商圈党建联盟资源,为商圈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贷款受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蓝色服务队围绕平安社区、防骗反诈、法治建设等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常态化开展社区公益宣传、警示教育活动;橙色服务队针对残障人士、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建立工作台账,加大帮扶力度;银色服务队扎实开展尊老敬老守护行动,营造孝亲敬老良好的社会氛围;金色服务队聚焦青少年,建立金色关爱组织,设立“个案工作室”,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截至目前,“五色”服务队走进商户、小区、校园、敬老院等地,开展贴近居民生活、展现文明新风的各类志愿服务百余次。(记者吴广城)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