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一年一度的青原区东固“晒冬”会在敖上村如约而至。当地老百姓纷纷拿出精心准备好的各式土特产进行晾晒,红薯干、腊肉、萝卜干……晒出一年来的丰收成果,晒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晒冬”会上的畲乡迎亲表演、竹筏对唱、畲乡长桌宴、采茶戏等节目轮番上阵,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沉浸式体验畲乡风情。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为有效延续传统习俗,促进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近年来,青原区依托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独具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让传统民俗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傅增移是土生土长的东固人,常年在深圳做生意。这几年,他看到家乡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利用自家的老房子,融入畲乡元素打造精品民宿,年均收入达20万元。近年来,敖上村通过深挖畲族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旅游业态已初具规模,截至目前,敖上村已拥有4家民宿院落,1个红色研学基地,一年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年收入达800余万元。
青原区文陂镇渼陂古村,素有“庐陵文化第一村”的美誉,国家级非遗渼陂彩擎、省级非遗烟花傀儡等极具地方特色。每年的二月初一“下元宵”,全村都要举行盛大的“游彩擎”活动,舞龙舞狮、划旱船、踩高跷轮番上阵,好不热闹。长长的“游彩擎”队伍穿街过巷,所过之处炮铳相迎。一年一度的渼陂彩擎,给族人、村民带来无限喜庆与祥和。
为继承发扬好渼陂传统民俗文化,自2021年6月古村开始进行综合提升改造,配合渼陂彩擎等民俗文化和“将军村”等红色文化,推出全国首届非遗灯彩数字光影节、古村夜游等一批新型乡村旅游业态。2022年6月,渼陂古村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精彩亮相,庐陵文化和红色文化大放光彩,美食、美景、新业态以及富有创造性、沉浸感的夜游新体验引来众多省内外嘉宾、游客打卡,“以前的渼陂脏乱不堪,现在的渼陂让人流连忘返。”村民王满春在古村内经营着一家餐馆,她一路见证了渼陂的发展,现在,她一年的营业额在60万到70万左右。
在渼陂村,像王满春这样依靠景区增收的村民不胜枚举。科学的链接机制,有效地帮助村集体、村民实现了收益最大化,直接带动了1000余名村民吃上旅游饭。渼陂村每年还可实现旅游分红2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增加到40余万元。钱袋鼓、日子甜、生活美、成色足、底色亮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正一步一步绘就。
如今,青原区每年举办的庐陵文化旅游节已经延续到第九届,东固畲乡采茶戏、陂下喊船、渼陂彩擎、新圩箍俚龙等传统民俗在庐陵文化旅游节上大放异彩,不仅寄托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传统文化有效继承的现代新模式。据悉,2022年该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788万人次,带动旅游商贸综合收入超47亿元,带动1000余人直接吃上“旅游饭”,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40余万元,年人均增收4000元,实现了传统民俗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黄雨琦、记者曾诗敏)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