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记,我家的帮扶干部为什么换人了?”“张书记,有个事情得空聊一下……”1月10日,记者在吉州区樟山镇大江边村采访时发现,村党支部书记张伏昌有个习惯,每当与群众交流时都会叫上村支委罗春平。大伙都说,这是张书记在“现场教学”,手把手教罗春平如何与群众打交道,如何为群众解难题。
乡村干部,一头连着方针政策、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干了8年村干部的张伏昌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却直言自己年龄大了,在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新技术上不如年轻人,最大期盼就是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路上大步向前。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据吉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刘晔介绍,近年来,吉州区实施“储雁兴村”行动,重点从致富能人、外出务工创业返乡人员、退役军人、回村高校毕业生、赣鄱乡村好青年等8类人员中挑选村级后备干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聚合力、乡村振兴添动力。
“90后”罗春平退役后便外出闯荡。2020年9月回到家乡后,罗春平乘着吉州区“储雁兴村”行动的春风,回到乡村,成为吉州区村级后备干部中的一员。从乡村走向城市,再回归乡村,他们虽然身怀更高学历、更广见识、更新技能,但在乡村振兴的“练兵场”上,他们仍需“扶上马,送一程”。
吉州区委组织部部务委员罗淑芳说:“我们把村级后备干部纳入村‘两委’干部培训计划,依托区委党校、区乡村振兴学院、各镇(街)分院培训资源,采取‘1+1’或‘1+N’的方式进行帮带培育,包括村党组织书记‘传’,镇(街)挂点领导和驻村干部结对‘帮’,村干部手把手‘带’等形式,不断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
工作中,张伏昌是罗春平的“领路人”,罗春平是张伏昌的好帮手,两人是师徒、是同事、是战友。从基层党组织建设,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到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塑造等,张伏昌悉心引导,他告诉罗春平,要做好农村工作,就得让群众信你、服你、跟你走。
春节将至,农村疫情防控面临新挑战。大江边村有村民1427人,412户,谁家有需要重点关注的老、弱、孕、幼,张伏昌心中自有一本“账”。罗春平把村里的老人身体状况、孩子用药情况以及村委会组织的送医送药等逐一记录,以备情急之下,每名村干部都可以快速反应。张伏昌说:“年轻人懂电脑,确实让村里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在张伏昌与罗春平的交流中,聊得最多的还是发展产业和做大村集体经济,他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成为吉州区“储雁兴村”行动中的生动注脚。
春风起,“雁”归来。目前,吉州区共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12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73人、致富带头人371人,一支有活力、有学历、有技能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队伍正在形成。(记者郭欢)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