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青原区始终保持责任不减、力度不减、帮扶不减、资金投入不减,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建设全面加快,有序有效有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强化严监测、真帮扶力度,下好防止返贫先手棋
持续运用“三线并行”发现返贫致贫风险。为简化“遇困即扶”快速认定工作流程,该区制定出台《青原区关于“遇困即扶”快速认定帮扶实施工作方案》,实现7个工作日内完成认定;针对新增监测对象,根据风险类别和帮扶需求,3天内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对于经过帮扶后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致贫返贫因素消除的监测户,经过入户调查、民主评议、村级公示等程序后,标注消除风险。
坚持构筑多元化资金救助体系。该区对21户因病、因突发事故等导致家庭重大支出有致贫风险的重点监测对象发放“遇困即扶”专项资金29.5万元;通过加大宣传、乡贤带动等方式,募集“遇困即扶”社会快捷救助资金39万元。
强化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织密民生政策保障网
保障学生有学上、群众有“医”靠。该区进一步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乡镇属地和学校校长双责任制,对因病、因残无法入学的,采取送教上门等措施因材施教,并为送教上门学生建立学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通过门诊、巡诊、随访、电话等形式提供履约服务。
实现安居有举措、生活有保障。该区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排查自建房93610栋,228栋已确认的和疑似危房整治率100%。同时,全面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饮水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对全区脱贫户和监测户开展饮水安全评价,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提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保障。
强化软实力、硬支撑作用,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石
构建产业发展、资产管理新格局。该区推行“党建+产业”和“一领办三参与”的产业发展合作模式,组织党员480余人参与产业帮扶工作,发展农民合作社55家,吸纳脱贫户、监测户300余人就业,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251人。
树立就业帮扶、示范创建新标杆。该区进一步加大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力度,规范岗位协议签订,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就业兜底保障作用。截至目前,全区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对象共计5556人,已外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对象共计4515人,就业率为81.26%。坚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两手抓,联合井冈山大学在全市率先为7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编制乡村振兴实施规划,实施“六个一”挂点帮扶模式,着力打造了以渼陂古村景区为中心,以富滩的设施蔬菜基地、富田的食用菌基地、东固的民宿集群村、值夏镇和新圩镇的光伏发电基地为重点的青原区乡村振兴示范带。(谢根秀、黄雨琦)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