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冬日暖阳下,志愿者们把10余位救助对象推到江边晒太阳,还帮他们剪了头发、指甲。这是峡江县巴邱镇南门社区暖心的一幕。
据悉,自2021年起,峡江县积极探索“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紧盯困难群众服务“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社会救助工作由传统“单一物质救助”转向“物质+服务”模式,实现救助方式的多样化、组合化、专业化和个性化,让社会救助工作更有温度。
以困帮困,实现良性循环。“张凤萍点餐:不能吃鱼、牛肉、虾、韭菜、春菜,谢谢。”“收到!志愿者袁雪红立即回复。”在南门社区的微信服务群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服务信息。受助者全部是失能、半失能人群,而服务他们的则是脱贫户志愿者。
家住南门社区20来岁的文某,曾患有自闭症,几乎不与外界交流。该县制定救助方案,不仅安排善于交流的志愿者上门为其服务,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为其疏导,帮助他走出困境。在志愿者的精心帮助下,文某不仅身体好转,还积极参加了社区的公益性岗位。
近年来,该县统筹村(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困难群众等社会救助力量,在社区搭建“物质+服务”救助平台,按每年每人1500元的标准为试点特殊困难群众购买救助服务。由社区、社会组织聘请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或志愿者与特殊困难群体结对帮扶,在平台上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心理辅导三大类19项具体服务。特殊困难群众通过线上点“单”、村(社区)按需派“单”、社会组织接“单”、困难群众和志愿者做“单”,形成一条精准、高效、温暖、智慧的社会救助服务链,实现了社会救助从应助尽助向助人自助转型。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通过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服务获得收入,部分特殊困难群众在接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服务后,身体得到康复,转而成为服务的提供者,既可获得收入,也体现了自身人生价值。同时,特殊困难群众一日三餐有了保障、日常生活有人照料,真正实现了脱困和解困双赢。(记者范小勇)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