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吉安头条客户端讯 刘祖刚、记者彭晓华报道:长年在外省经营超市生意的遂川县枚江镇高升村村民谢有详,因为生意繁忙,已经有2年时间没有回过老家了。近日,他抽空驱车返回故乡,当他驾车行驶在从村委会至自家村庄的这一段路上时,顿时百感交集,仿佛有了一种错觉感:这条昔日“车骑人”“骑车还没步行快”的坑洼不平的山道,终于硬化成了一条平整的致富大道了。
为什么这条普通山道的修通,会让这位在外打拼的游子如此感慨呢?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邱红生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是一条“九曲十八弯”的羊肠小道,只能徒步,无法行车,曾还发生过“车骑人”的心酸故事。他告诉记者,当年村里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女方家置办了一辆自行车作为陪嫁的嫁妆,结果在这条烂泥路上,自行车推不动也骑不了,只好扛在人的肩上行走。
为了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村民们自发集资并投入大量劳动力,利用冬闲时间凿山架桥,历经了10余年之久,才修出了一条只能过农用车辆的泥土路。路虽然修通了,但在农用车辆反复碾压后,路面很快就坑坑洼洼了。一到雨天,路面泥泞不堪还打滑,村民骑自行车和摩托车路过,一不小心就会摔跤。那时在这段泥土路上,谢有详就不知摔倒过多少次,至今他身上还留下了很多的伤痕,成了他一段难忘的记忆。
2018年,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们主动拿出了80多亩土地,提供给村委会创办茶叶基地,几年后到了盛产期,因路泥泞不堪,采茶工人经常在路上被摔伤。邱红生说,为了解决出行问题,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经多方奔走,于2022年向上级争取资金,最终申请到了83万元的产业路项目。
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曾昭洋告诉记者,这条长2.38公里的产业路,预算资金需要90万元,当时还差了7万元的缺口,于是他们便发动了村民们捐款,大家听到后十分踊跃,7万元资金很快就筹集到位。退休老教师谢有谅个人就捐款1万元,几乎是他两个月的退休金。在修路过程中,谢老师更是积极参与,帮忙协调土地、监督工程质量、浇水养护路面等。每天,他还将自家蜂箱里割下的蜂蜜调成糖水,连同花生和水果送去施工现场,给施工人员补充体力。
在谢老师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义务投工投劳,自发去浇水养护路面,确保工程质量。2022年冬,这条产业路终于实现了顺利通车,在通车当天,村民们像过年一样,盛装见证了这条企盼了数代人的“舒心路”开通。如今,又是一年春来到,当地也迎来了“明前茶”的采摘期。每天,很多采茶妇女一早便骑车来到村里的茶园,开始一天忙碌的采摘活动。茶园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妇女们再也不担心摔倒后茶叶散落进泥泞里了。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