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继东莞“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品牌旗舰店之后,吉安市在北京、广州、深圳等省外城市新增开设了4家“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品牌旗舰店。同时,吉安市还在吉州区沿江路、星港澳园小区、水巷历史文化街区、青科源农业基地及鹭洲西路新增开设了5家市内品牌旗舰店。
“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品牌旗舰店的扩展,背后折射的是吉安市加速推进“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铿锵步伐。
抓全年规划,夯实品牌根基。今年,该市立足全市实际,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科学合理做好全市“井冈山”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起草了《2023年度“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将40个品牌标准制定、50家企业品牌授权、10家旗舰店建设、新增30个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目标进行了分解落实。同时,各县(市、区)将参照市级方案,制定下发县级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届时将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同向发力”的良好工作格局。
抓基地建设,推动规模化生产。吉安市围绕六大富民产业,持续加强基地建设,扩大产业规模,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一方面,建基地。目前,峡江、青原、万安等井冈山大米数字化溯源生产示范基地正在施工,建成井冈蜜柚百亩以上示范基地500余个、“大品种”蔬菜标准园33个、标准茶园36个、标准药园16个,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8个。另一方面,扩规模。目前,吉安市新增优质稻6万亩、茄果类等蔬菜播种面积0.77万亩、茶园种植面积0.52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0.9万亩、井冈蜜柚种植面积2.79万亩,完成毛竹低改面积2万亩。
抓品质提升,加强标准化管理。该市加快实施“三品一标”提升工程,主动对接高校院所,培育推广优势品种,制定完善行业标准,为塑品牌奠定基础。吉安市围绕井冈山大米、泰和乌鸡、吉安大叶空心菜等优势产业,全力实施种业攻关和提升工程,以加快品种培优;此外,抓紧标准制定,坚持把安全、优质、绿色作为农业品牌最亮的底色,出台标准体系,今年招投标井冈山黑木耳等产品标准40个,新增培育名特新优农产品3个,全市累计发布产品标准14个,培育全国名特新优农产品16个,赣鄱正品认证品牌26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622个。
抓效益倍增,加强品牌化营销。吉安市积极开展品牌扩项和授权,正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对接“井冈山”商标扩项及证明商标注册事宜,并委托第三方提交增加了224个品类扩项申请,已授权75家企业统一使用“井冈山”商标,进一步规范了商标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农业展示会在品牌营销推介、产销对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吉安市已组织井冈山品牌参加了中国食博会·预博会、绿博会、餐博会、上海品牌日、“赣农大集·环赣行”城市推介等一系列高端品牌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该市将组织“井冈山”农产品签约入驻江西省农产品乡村振兴优质农产品品牌运营(体验)中心,在高铁站设立吉安市乡村振兴消费帮扶产品馆,并推荐部分井冈山品牌农产品上高铁列车销售,拓宽品牌销售渠道。(伍珑、记者刘丽萍)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