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吉安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曾风、曾庆扬、周雪莉摄影报道:青山相倚,绿水环绕,从空中俯瞰下的井冈山市碧溪镇石坪村如同刻在大地上的一幅画,自然作背景,房屋成线条,勾勒出新农村的多姿多彩,近日,记者走进石坪村,感受这座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在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下的华丽蝶变。
经过蜿蜒盘桓的山路来到石坪村,仿佛进入了一处世外桃源,青山绿水中,一条柏油路穿村而过,干净整洁的房屋罗列周围,让人一眼望去便能感觉到村落之美。村口处不仅设置了一块刻有“石坪村”几个大字的景观石,还有一栋新建的游客服务中心,犹如景区入口一般。石坪村村书记刘开胜告诉记者,以前的石坪村荒草丛生,环境脏乱,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产业发展很难,也没什么村集体收益,几乎就是一个空壳村,而近几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石坪村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兴村、环境美村、和谐稳村”的目标,通过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农旅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出”。说起石坪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当属村旁蜿蜒而过的石坪河,这条曾经的黄金水道,如今虽已看不到浩浩荡荡顺水而下的竹木排阵和码头边身影绰绰脚步匆匆的贩夫走卒,但取而代之的则是悠闲自得的四方游客,大家乘坐游船顺流而下,在水面上感受自然之风带来的凉爽,好不惬意。据悉,今年“五一”期间,来到村里的游客就达到了八千多人,光是漂流项目净利润就有六万多。
除此之外,石坪村人文历史悠久,既有“孝道传家”孝子尹殿先的感人故事,也有“诚信立身”的经商文化,还有“忠肝义胆”的码头文化。既保存了30余栋明清古建筑,还流传着井冈山斗争时期“奇袭深水潭”的战斗故事。自然资源丰富,不但有万亩森林,千年古楠木等森林资源,而且有清澈见底、流水淙淙的六八河(牛吼江),红绿古交相辉映。
“我们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将进一步打造石坪村康养基地产业设施提升项目和石坪村农耕文化产业园研学基地建设项目,推进建设研学、漂流、跨步桥、红色书屋等旅游业态。”刘开胜表示,石坪村按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将深入挖掘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研学项目发展。目前在石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旁的千年古树下开设的“古树讲堂”已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了传播红色故事、党史知识、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着力建设旅游新业态的同时,石坪村还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建成了“罗汉果、生姜、柑橘”三个百亩种植基地,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已达到30余万元,同时带动全村农户务工就业20余人,人均年增收1000元。
让美丽的风景串珠成线,让古朴的村庄成旅游新地标,如今的井冈山正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