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安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核心战略,按下工业发展快进键,跑出工业强市加速度,2022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8%、居全省第三,获评2022年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市。
强阵地、建平台,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走进吉安市电子信息研究院,来自湖南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正在各自的实验室里紧张有序地开展科研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专家们正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LED、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传输等五大板块的融合发展。“我们研究院已获批省级创新平台6个、市级服务平台4个,累计申报各类知识产权51项,为重点企业提供解决方案20余项,成了吉安电子信息产业的智囊团。”吉安市电子信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成中告诉记者。
近年来,吉安市以园区为主阵地,全力做强产业服务平台。一方面,完成低效闲置土地实地核查395宗、面积近1.82万亩,新增建设标准厂房167.6万平方米,为企业拓宽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优化配套服务,在园区导入研发、会展、商超等功能,优化园区智慧云平台,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提质运营电子信息产业“三驾马车”。今年上半年,该市电子信息产业联盟承办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和供应链对接会议,促成供需合作项目23个、金额28.7亿元。
源于平台的有力支撑,该市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总量已连续15年保持全省第一。
强抓手、攻项目,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吉安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聚焦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加快推进项目投产见效。明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9条重点产业链均由市领导担任链长,完善“链长-市直单位-工作专班”三级联动机制,实施招大引强和老树发新枝“双轮驱动”,聚焦产业关键环节、链上头部企业精准招引,举办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鼓励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技改扩能。
同时,该市从去年以来推行重大工业项目开工点将赛、擂台赛“双赛制”,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今年1至6月,全市开展产业链招商59场,签约项目241个,签约金额达1128.66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71个,总投资额达1546.14亿元、同比增长45.41%。
强服务、优环境,企业实力不断提升
项目加速招引落地的背后是吉安市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近年来,吉安市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全力打造“吉事即办”政务服务品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企业心无旁骛做好主业、做强实体。
如今,该市各县(市、区)每周都同步举办“亲清连心”政企恳谈会,持续开展企业特派员大走访行动,建立“惠企通”政策兑现平台,兑现政策财政资金2450余万元,惠及企业590余家,推动担保机构为397家小微企业提供15.2亿元融资担保。
水质佳则鱼欢跃。近年来,该市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824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立讯智造、合力泰、协讯电子荣获全省工业崛起优强企业专项奖。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 歆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