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发布,永丰县江西广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高性能湿法重质碳酸钙改性关键技术和产业化”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摘得二等奖,广源化工并非偶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国“重质碳酸钙行业第一强企业”等7块“国字号”牌匾加身,公司实力可见一斑;摘得二等奖,广源化工并非孤例。截至今年6月,永丰县在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平台登记科技成果19项,全县技术合同交易额3.76亿元。
成绩的背后,是永丰县强化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永丰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政策引导,真金白银鼓励创新
“我们研发的高性能超纤含浸着色剂,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行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在江西三越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大楼应用实验室,董事长袁志军面露欣喜。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让欧公故里实现高质量发展?唯一答案只有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则是推动时代变革的核心因素。
该县出台了《永丰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自今年起,由县财政每年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企业研发投入、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设立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增幅奖,分别奖励2万元至15万元;对通过市级以上认定的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工作站等各类研发平台研发主体单位,县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至500万元奖励。
该县“真金白银”鼓励创新,全面激发了创新型企业科技研发内生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具规模,从2021年54家,2022年61家,到目前入库8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31家,今年组织了25家企业申报;省级瞪羚企业2家、潜在瞪羚企业1家,近3年省级科技成果登记48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累计7.4亿元。
聚集资源要素,打造创新“强磁场”
早秋时节,气温依旧居高不下。永丰航盛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艾海水照例到生产车间巡查,流水线上,一套套整车音质系统生产下线,陆续发往各汽车生产厂家。从传统的车载音响终端单体扬声器转型升级为整车音质系统的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一次次技术研发、一次次系统升级,航盛经济效益连年翻番。
唯有创新发展,才能历久弥强。近年来,永丰县加快集聚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创新要素。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该县持续深化院所校企合作,做好牵线搭桥跟踪服务;加大研发投入方面奖补力度,今年拨付2022年度研发奖补资金190多万元,截至目前,45家科技型企业今年申报研发投入1.11亿余元,全县累计有效发明专利171件。
——开展创新平台攻坚。该县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3家,获国家部委授牌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全国青年文明号1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等;打造省级创新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2家、工程研究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海智计划工作站1家、省级科技小院1家;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4家。
——诚心延揽科技人才。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省农业大学等建立的4个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团在该县开展技术指导;开展“百博百企”行动,井冈山大学的刘东生博士、叶慧贤博士对接三越新材料、广源化工等企业。3年来,该县引进全日制本科以上高层次企业科技人才133人,投资8000万元建设500套人才公寓,因地制宜培养了1万多名乡土人才,获全市人才工作优秀创新案例。
突出应用导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日,该市首笔专利商标混合质押在永丰落地。该县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累计有效商标注册数达10908件,居全市第一。今年前7个月,办理专利权质押贷款金额9800万元,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居全市前列,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轻资产、缺担保、融资难”困境。
近年来,永丰县着眼于创新成果转化,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增强产学研合作创新。
蔬菜产业是该县农业首位度产业,永丰县成立了全省唯一县级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差异化发展本地特色蔬菜品种,推进特色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江西绿色生态蔬菜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供应基地。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加入国家和省级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引进“教授科技特派团”、联合建立蔬菜科研示范基地、建立省农科院科技服务工作站、落户“江西永丰蔬菜科技小院”、开展全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
——县乡村振兴学院开班举办以蔬菜为重点的培训班,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职业菜农1000余人次。
——连续4年争取全国农业(蔬菜)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主持或参与技术标准地方标准制定10项,“佐龙辣椒基地”成为全国种植业首批三品一标基地。
——建立了全省首个县级蔬菜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中心,针对发展规划和重点品种,开展了辣椒、空心菜、扁萝卜、淮山等地方品种搜集和保护,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富硒产品、名特优新产品认证。自2010年连续3次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019年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21年以来,全县蔬菜产品新增25个绿色食品、16个富硒产品、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记者徐瑞春)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