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吉安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赣州 新余 上饶 吉安 抚州 宜春 萍乡 鹰潭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吉安频道  >  教育
王梓坤:首倡设立教师节者(图)
2023-09-15 11:21:06    来源:井冈山报
编辑:曾风    作者:康美权
字体:   | 吉安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18907960133
权威网络媒体 吉安新闻门户 热线:0796-8339418 QQ:57759270 站长:曾风(18907960133)

  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王梓坤向邓颖超献花。(图源北京师范大学)

  王梓坤照片(图源光明日报)

  1989年10月,王梓坤返回故乡吉安,在白鹭洲中学讲学。(本文作者供图)

  2023年的教师节刚刚过去,这是我国的第三十九个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正式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教师节的设立,无疑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你知道吗?中国教师节的设立与一位吉安籍教授的努力分不开,他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

  从小立志当教师

  “这里是王梓坤院士的祖居,我爷爷和王院士父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边是他家,那边就是我家。小时候,王院士家非常贫穷,他的父亲王肇基在湖南零陵县一家小店当店员。1929年4月30日,王院士在湖南出生,7岁回到家乡,11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之后,全家生活主要靠他的母亲郭香娥租种地主的田地维持……”在吉安县固江镇枫墅村的“王梓坤故居”,王梓坤的堂侄子王新林向笔者介绍道。

  生于贫困农民家庭的王梓坤,一生酷爱读书。他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教师。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王梓坤从来手不释卷。在《王梓坤先生回忆录》里,记载了这样几件事:

  有一天,王梓坤无意间从鸡屋的角落里捡到一本叫《罗通扫北》的书,便抱着好奇心一口气读完。这是王梓坤接触的最早的一本书。

  8岁那年,母亲要他到阁楼上去清扫谷舍,希望扫出一些稻谷,度过饥荒。让王梓坤喜出望外的是,他在阴暗的谷仓角落里,发现了一本书,封面没有了,但仍可看到书名叫《薛仁贵征东》。书的开头有一首诗:“日出遥遥一点红,飘飘四海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王梓坤如获至宝,看得如醉如痴。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但是故事可以看懂,他一连看了几遍。从此他就对书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到处搜书来看。由于囊中羞涩,有时候借到了好书,实在爱不释手,便自己动手抄录。

  抄书虽然辛苦,却也有益处,毫末俱见,胜读十遍。那些年,王梓坤陆续抄录过林语堂的《高级英文法》、英文版的《英文典大全》以及《孙子兵法》《三国演义》……

  他对《孙子兵法》情有独钟,一口气抄了两份,并将其中一份送给了好友。茶余饭后,满脑子装着这些书的王梓坤给村里人讲起了故事,乡亲们又是惊奇又是赞赏的目光极大鼓舞了他。从此,无论是放牛,还是车水,王梓坤总是书不离身,并练出了边走路边读书的本领。

  1940年,跟村里私塾先生念完初小后,王梓坤来到离家十里外的固江第三中心小学走读。经过两年风里来雨里去的艰辛求学,1942年,王梓坤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吉安中学。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在初中第一学期,家里替他缴了学费,之后就无论如何也缴不起了。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请求缓缴。当时的班主任是高克正老师,平时不苟言笑,管教学生非常认真、严厉。她了解到王梓坤家境贫困,最后同意了他缓缴学费的请求。说是缓缴,实则都没缴,直至毕业,家里也拿不出钱,因此初中毕业时他的毕业证书被扣在学校。后来是小时候的好伙伴王寄萍替他缴完学费取回文凭,王梓坤才得以来到当时的吉安国立十三中读高中。1948年,王梓坤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武汉大学数学系。

  1952年7月大学毕业后,王梓坤被分配到南开大学教书,无事便泡在图书馆里,常常一待就是半天,有时甚至一整天遨游于书海,不知疲倦。为了弥补当年无钱只能“望书兴叹”的遗憾,王梓坤的工资大部分花到了购书上。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在王梓坤的住处和办公室,竟形成了三个小型“图书馆”,各种书籍琳琅满目。置身其间,仿佛进入一个绚丽多姿的世界,纸墨飘香。

  在南开大学教书期间,王梓坤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出版了数十篇科普文章及两部科普著作,其中《科学发现纵横谈》因对青年进行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教育起到良好作用而影响最为广泛,也因此荣获“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

[1]  [2]  下一页  尾页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106580009,3元/月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