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高铁新区“五指峰”建筑群
吉州窑景区
永丰县永叔公园
吉安,古称庐陵。一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金庐陵”,道出了庐陵文化的千年辉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以诗文为引,阅不尽浩瀚庐陵。2200多年的历史,赋予了庐陵文化深厚的积淀,“追求卓越、坚守气节”的特质已经成为庐陵儿女血脉中汩汩流淌的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这更坚定了吉安前行的信心与决心。
以千年庐陵文化为底色,吉安坚定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步伐,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聚力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以文促旅,打响“文旅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攻坚战”,以文旅融合发展助力老区写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两个结合文章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庐陵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与使命担当。
吉安,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也是“第一个结合”的精彩开篇之地,红色文化与庐陵文化交相辉映。2024年,在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吉安市举办庐陵文化生态旅游节,推动庐陵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红色文化相融相促,正是率先践行“第二个结合”的具体行动。
庐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鄱文化的璀璨明珠,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金庐陵”而著称于世。庐陵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其表现优美典雅,其精神刚正义烈,崇文重教、尚德求美、团结拼搏、节义担当、创新图强等精神特质绵延千年、影响至今。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等庐陵先贤代有兴起,成为庐陵文化的历史标杆,奠定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突出地位。
庐陵文化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的文化底蕴。“五忠一节”光耀青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传颂。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庐陵儿女秉承先贤们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品格,不怕牺牲,勇于胜利,井冈星火燎原神州,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庐陵文化是新时代吉安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精神源泉。其追求卓越、敢闯新路的文化特质,引领着庐陵儿女对奋斗目标坚定执着、对攻坚克难勇于担当,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凝聚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吉安篇章的磅礴动力。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