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吉安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曾庆扬报道: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有一位90后音乐老师肖惠文,他以青春之名,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华章。作为一位不仅传授知识更播种梦想的引路人,他结合当地畲族特色文化,悉心引导600余名孩子制笛、学笛、吹笛,让悠扬的竹笛声成了偏远山乡中最动听的旋律。
任教6年来,他坚持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的竹笛教学和比赛活动,还主动放弃距离家人近的地方工作机会,继续留在山区发光发热。
近年来,他的事迹逐渐广为人知,不仅被评为2024年度江西省中小学“最美教师”,根据其事迹改编拍摄的院线电影《音乐课》,也将在2024年教师节期间上映,该片的剧本荣获了第十七届“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活动电影剧本成长奖,生动地讲述了音乐老师肖惠文(片中名为周鸣)带领山区孩子吹奏竹笛,坚守乡村音乐教育的暖心故事。
从数学老师到音乐教师 竹笛奏响山区课堂新乐章
2017年,肖惠文从广东回到家乡,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考入水槎乡中心小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然而,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学习艺术表演专业的他却成了一名数学老师。这让他十分苦恼。于是,在教了一段时间的数学课之后,他主动找到校长,希望能发挥自身所长兼任学校的音乐教师。然而让肖惠文没有想到的是,第一堂音乐课就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山区的孩子音乐基础十分薄弱,教乐理知识枯燥无味,孩子们接受起来十分困难。一堂课下来他上得疲惫不堪,孩子们听得也乏味不已。乡村的音乐课到底该怎么上?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肖惠文结合自身学习经历,紧紧围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精心设计了第二堂音乐课,通过音乐趣味小游戏导入,勾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接着通过自己最擅长的竹笛演奏,对竹笛的起源和发展娓娓道来,并以图片形式展示了多种类型的竹笛,美妙的音乐与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在课堂交织。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结束时还恋恋不舍。
通过这次实践,肖惠文明白,不是孩子们不爱上音乐课,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于是,他和校长积极建议,把吹奏竹笛纳入课堂音乐教学当中,在全校普及竹笛器乐。这个想法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从2020年开始,学校每个班级都开设了竹笛教学课。肖惠文也由此正式成为了一名专职音乐教师,专攻竹笛音乐教学。
化身“竹笛工匠” 引领学生打造音乐梦想
竹笛音乐课开课后,肖惠文又遇上了新的问题,学生的竹笛从哪里来?水槎乡中心小学有600多名学生,且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如果竹笛由学校统一购买,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过很快,学校附近的竹林让肖惠文有了主意,买不起那就自己做吧!水槎乡有竹林5万多亩,约有竹材700万根,就地取材再好不过了。于是,他开始翻阅大量资料,买来工具,花了两个多月琢磨制作方法,终于做出来一支像样的笛子。为了让自己制作竹笛的技艺更进一步,肖惠文还专门来到素有“中国竹笛之乡”美誉的杭州市余杭中泰铜岭桥村拜访中泰竹笛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丁志刚老师,深入学习了竹笛制作技巧。
为了把竹笛制作工艺传承下去,让孩子们能吹奏自己亲手制作的竹笛,肖惠文从六年级挑选了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带着他们一起完成选材、切割、打磨、钻孔等一道道工序。在水槎乡中心小学,学校为竹笛教学准备了两间房,其中一间是改建的音乐排练室,面积近百平方米,里面摆放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学校捐赠的乐器;另一间是专门用来教学生制作竹笛的教室,面积10平方米,里面摆满了竹材和制作工具。
经过三年的坚持,学校有20多名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竹笛制作的流程方法,先后制作出100多支竹笛,成了“竹笛小工匠”。学习竹笛制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缓解了音乐器材不足的问题,还在反复校音中提高了学生对音色的认知和判断,极大地提升了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以竹笛为媒 照亮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除了课堂教学、校内训练外,肖惠文还在寄宿的学生中挑选了30人组建了一个竹笛兴趣班“竹韵水乡”,每周利用两个晚上、一个下午的时间组织训练。闲暇时,肖惠文会带着学生来到竹林间、溪水旁、山石上吹奏竹笛,孩子们的心灵与音符一同律动,悦耳的曲子与欢快的笑声在大山里回响。
“不知不觉吹笛子已有三年,感觉人变化最大的就是心情变得越来越好,人也特别开朗爱笑,时常挂在脸上的笑容给别人的感觉真好。”学生曾素毕业时在给肖惠文老师的留言中这样写道。
学生张繁宇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孩子,毕业后他写下一段话:“肖老师,我曾经因为贪玩选择了放弃竹笛,可是您和我的爸妈没有放弃,现在我学会了很多竹笛专业曲目,明白了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以后我想开一个大厂,把竹笛卖到世界各地,把中国竹笛文化发扬光大。”
这些朴素的话语,给了肖惠文莫大的鼓励。他励志为乡村文化振兴做贡献,让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文化。目前,他正在编写竹笛进校园校本教材,让非音乐专业老师今后也能带动学生学习竹笛。他不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走进乡村、扎根乡村,动员全社会都关注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插上音乐的翅膀,在广阔的田野乡间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