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吉安头条客户端讯通讯员谢瑾报道:近年来,吉安市泰和县做实做好移风易俗“四优”名片,将江西省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文明乡风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得到改善提升。
“思想引领”为魂,文化氛围优,筑牢乡风文明精神根基。组织“吉先锋”队伍、“鹊巢宫”宣讲团,分赴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讲、趣味活动、发放宣传红单等活动10000余次;积极推选移风易俗先进典型,3人荣获“中国好人”,3户家庭和3人获评全省移风易俗“5个100”先进典型,万合镇“书屋读经典农家颂新风”读书活动荣获“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全国示范活动,启动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口城遗址大规模科学考研考古发掘等工作。
“绿色发展”为先,特色产业优,夯实乡风文明经济基础。壮大乌鸡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泰和乌鸡“种业+生产+加工+品牌”全产业链体系,对接主流电商平台,加大产业宣传力度,推动优质产品入驻高端商超餐企和大型批发市场,成功举办第三届泰和乌鸡文化节,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畜牧类)“十强”榜等多项荣誉,乌鸡产业产值达60亿元,幅射各乡镇(场)。扩大各产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加快“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建设一批竹篙薯、生猪稻虾、有机大米、井冈蜜柚等农特产品标准化基地,鼓励帮助村集体因地制宜发展多种集体经济形式,扩大富民产业规模,提高“土特产”质量标准。各乡镇各单位在农业领域获得中央及省市县等多项荣誉。
全面推进21个乡镇污水处理终端建设,建造户厕1.4万余座,获评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先进县;有序推进河湖生态修复保护,持续巩固赣江禁捕退捕工作,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开展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持续打造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按照“七整一管护”任务要求,全力推进未建新农村村庄全面整治、已建新农村村庄提档升级,因村制宜建设文化广播、体育健身、养老托幼、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生活品质短板,建成180个村庄整治点,巩固提升52个重点帮扶村和16个省级示范村,全县美丽宜居乡镇、宜居村庄、美丽庭院分别达50%、35%、25%以上,泰和县获评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
“多元管理”为向,体系建设优,提升乡风文明治理能力。着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扎实开展普法“六进”活动,持续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覆盖落实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分层分类推出“有法帮你”服务清单。推动县乡两级“一站式”解纷平台全覆盖,结合县乡村“三级网格”管理模式,深化社会治安、网络诈骗、非法集资专项治理,塘洲镇“新乡贤助调工作法”、南溪乡“‘四调联动’推动矛盾纠纷精细化解工作法”荣获新时代“枫桥经验”吉安实践先进典型,全力构建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基层治理格局,持续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效能。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