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庐陵新区以打好重点民生品质提升攻坚战为契机,依托“就业之家”就业服务平台,探索服务新路径,积极打造“微工坊”,提升“微技能”,做优“微服务”,提高居民自主就业创业能力,激发社区治理活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打造“微工坊”,扩容就业“蓄水池”
“‘就业之家’真是便民利民,帮我们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近日,余家河社区居民罗玲霞开心地说。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庐陵新区深入分析差异化就业需求,积极探索就业新模式,着力推动社区“微工坊”建设,针对不同求职人群,提供可错峰上班的岗位,打破零散劳动力资源就业壁垒。罗玲霞就是余家河社区“微工坊”建设成效的受益者之一。“微工坊”试运行期间,累计有200余名适岗居民报名参加,平均每人每月稳定增收上千元。省就业中心调研组对该区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社区“微工坊”机制助力灵活就业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
该区融合社区“就业之家”现有资源,在社区空闲房屋设置社区“微工坊”,为特殊群体提供“爱心小屋”作业场所,搭建供需见面平台,完善用工企业和就业群体动态跟踪反馈机制,利用“就业之家”宣传栏、党员志愿咨询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渠道专项整理推送用工信息,促进人岗精准对接匹配。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开展社区微招聘10次、直播带岗活动15次,观看人数11.3万人次,提供岗位8900余个,发布就业信息2695条,登记用工3656人次,服务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80余家,实现就业540人次,让居民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
提升“微技能”,点燃就业“助推器”
“从未想过足不出户也能卖东西,我还能当上店长。这次培训真是太实用了。”日前,解放桥社区居民周坛坛激动地说。
让周坛坛点赞的是禾埠街道开展的电子商务师培训。周坛坛因腿部残疾,行动不便,很多工作岗位无法胜任。得益于此次就业培训,他找到就业方向,通过网上一件代发销售产品,成功开设了自己的网店,踏上就业创业之路。
庐陵新区强化社校合作,依托培训学校资源优势,打造“社区+院校”合作平台,常态化摸排了解不同群体的就业意向、创业需求及技能短板,精心编制社区培训清单。社区挖掘本土特色,依托当地资源,开设毛线花艺编织、创意手链制作、个性化穿戴甲设计等特色技能培训课程。同时,紧跟新业态浪潮,积极引入直播带货、电子商务等前沿技能培训,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就业困难人群勇攀技能高峰,增强就业“软实力”。主动对接吉安市庐陵职业培训学校、吉安市青草源职业培训学校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今年以来,该区开展家政、电商直播、孕婴、美容师、手工等就业赋能课堂39期,惠及1500余人。
做优“微服务”,立稳就业“压舱石”
“肖站长,真是太感谢你了。你帮我联系的这份工作离家近,上下班方便,待遇也不错。”近日,湖滨社区居民凌兰英通过社区“就业之家”,找到了一份小区的保洁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庐陵新区将基层就业融入党建治理大棋局,通过精准把握企业需求,巧妙对接人才供给资源,搭建起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实现基层党建与就业工作的融合互促。各社区“就业之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红色就业指导员”,组建“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的“就业之家”服务队,建立“221”保姆式就业帮扶工作机制,全面摸排辖区就业情况,为重点群体提供“一人一策”就业帮扶,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开辟就业“直通车”。各小区党群服务站将就业机会搬到居民家门口,助力辖区闲置劳动力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这一系列举措,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升了就业触达率和就业工作新成效,为该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目前,该区共有680余人被纳入社区服务队伍,以家电维修、开锁、修鞋、理发等便民“微服务”点亮社区生活,帮助失业居民再就业294人,惠及重点群体1018人,切实将就业保障机制落到实处。
一家家“微工坊”,兴了社区;一项项“微技能”,富了群众;一次次“微服务”,赢了口碑。一个个“就业之家”由点及面,各施所能,从待业到就业、再到创业,更多的梦想由此迸发,更多的故事在此创造,更多的幸福从此启航。(刘玲 刘思敏 王雅丽)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