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原区值夏镇永乐龚家村,静卧着一个承载厚重历史的红色渡口。昔日,龚氏先辈掌舵于此,渡船搭载红军穿梭往来,铭刻一段波澜壮阔红色印记。今朝,龚氏后人在渡运收益微薄的境况中坚守初心,力保渡船如常运转,为两岸群众出行摆渡护航。龚氏数代人矢志不渝的坚守故事,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
12月3日,一艘渡船从赣江对岸稳稳驶来,但船上仅有3名乘客。“这趟船我坐习惯了,确实很方便。”15岁的龚志雄告诉记者,他在对岸一家职校读书,每逢周末往返,搭乘渡船最为便利。如果选择乘车,从青原区中心城区绕行,要多花一个小时,费用也多出不少。渡口上下坡较陡,部分老年人上下船有着诸多不便,船老大龚达仙和他的徒弟龚小军总会主动帮忙,协助乘客。
龚达仙往返摆渡,一晃已是52载。龚达仙说,眼下汽车越来越多,交通形式愈发多样,乘坐渡船的人越来越少,且渡船票价8年未上涨,盈利微薄,维持生计不易。
“这条水路是连接值夏、永和两镇的重要通道,两地走亲戚、务工、求学等交流频繁。水路不能断,这是一份责任。只要能勉强维持,我们一定要把船继续开下去……”行船13年的龚小军语气坚定。
永乐龚家村是国务院授牌的中国传统古村落。龚氏宗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据史料记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七姑岭渡口以红色运输线、秘密交通站等特有角色,见证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三次反“围剿”等重大事件。龚达仙的曾祖父龚龙保,曾是当地颇有名气的船工,多次接送红军战士。在重大战役期间,其积极传递党的情报、掩护干部往来、运输战争物资。而七姑岭渡口也成为回望、解读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鲜活坐标。
据悉,全市目前还有10道渡口,随着建桥撤渡、通路撤渡等改渡便民工程的实施还将撤销8道。而青原七姑岭渡口和万安县昆仑渡口因建设跨江大桥时机暂不成熟,渡口附近也无其他过河方式,将继续保留。同时,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农村水路客运补贴资金分配时,已向这两道渡口倾斜,全面提升渡船安全技术,完善渡运码头基础设施,确保渡运安全。龚达仙、龚小军接续甘当“摆渡人”,为两岸群众出行摆渡护航。龚家数代接力,让这条有着特殊意义的水路,延续使命与荣光。 (全媒体记者徐瑞春)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