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哲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幸
冬日时节,万安县枧头镇龙头畲族村山间雾气氤氲,芦源林场场长刘芳仔细打量着林下套种的中药材岗梅长势。“林下也能生金,这是咱场发展的新希望。”刘芳说。
万安林业资源丰富,拥有林地面积216.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81%。如何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做好“两山”转化文章?2024年以来,万安县巧借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东风,乘势而上发展林下经济,蹚出了一条以“生态绿”带动“一方富”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林下经济6.2万余亩,打造了田北画村、高岭宿集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个。
强化示范引领探索产业新路
“靠卖木材为生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发挥国有林场示范引领作用,盘活林地空间种植了130亩岗梅,做活林下经济,提升林场发展效益。”刘芳指着林下种植的中药材介绍。
万安县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发挥国有林场产业发展“排头兵”作用,利用国有林场人才和技术优势,按照“适宜、适当、适度、适用”原则,探索“林+药”“林+菌”等多种林下种植模式。选定适合本地种植的药用植物,组织各乡镇场和五云林场的7个下属分场,完成岗梅、黄精、茯苓等中药材种植2900余亩。目前,全县已建设15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累计种植中药材5500余亩。
“2025年,这些岗梅就能收成,除去成本,每亩可增收3000元。”刘芳掰着手指头算起账。
融入多种模式激活发展动能
走进韶口乡韶口村高产油茶基地,冬日暖阳下漫山遍野的油茶林郁郁葱葱,林下套种的蔓荆子、吴茱萸等中药材长势喜人。“基地占地809亩,采取‘国有林场+集体林’经营模式,为村集体、村民带来持续收益。”万安县林业产业发展中心干部曾小春介绍。
2024年以来,万安县积极拓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路径,融入“国有林场(企业)+集体+农户”三方合作、“国有林场(企业)+集体林”经营、药企合作“订单生产”等模式,多措并举发展林下经济。
通过股份合作、收益分成、租赁等方式,实现国有林场(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共赢;以林地流转的方式,将村集体零散林地统一集中管理经营,实现对乡镇林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带动林农增收。为解决中药材销售问题,引导专业合作社与药企签订种植合作经营协议,并建设相关设施和安装设备,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主动下沉力量用心服务基层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干部队伍是关键。作为江西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试点县,万安县高度重视乡镇林业工作能力建设,将其纳入2024年全县改革攻坚重点项目,确保在乡镇林业工作站撤销后,基层林业工作不弱化、服务不断档。
走进高陂片区林业事业发展服务队,办事大厅、林业数字化大屏、档案室、调解室等一应俱全,办公场所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全县135个行政村被划分为4个片区,设置4个片区林业事业发展服务队,每个服务队配置5名工作人员,让工作力量下沉基层一线。”万安县林区管委会主任陈延端说。
片区林业事业发展服务队主要承担林业技术服务、林业重点项目推进和林业综合执法三大职能。通过完善基层服务队制度,建立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体系,选优配强工作人员,积极争取经费改造基础设施,确保工作队工作沉下去、服务优起来。2024年,片区林业事业发展服务队协助乡镇摸排历史遗留问题1532件,配合开展集体林地延包工作,签订延包合同1.7万余亩,指导建立中药材及林菌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