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周幸
近年来,各地在营商环境优化的赛道上竞相发力,致力于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安福县以入选全省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契机,坚持走改革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道路,以“政务+”服务模式、深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经营主体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该县于2023年获评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其《改革先行活“地”兴“业”》入选2023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全省第一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地区典型做法。
1月3日,安福高新区政务服务超市,企业正在办理业务。通讯员詹先寿摄
创新模式,延伸服务新触角
“集中审批大大压缩了办理环节,我们和审批人员面对面交流,方便又快捷,选择来安福投资办厂是正确的。”联颖科技(安福)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国俊称赞道。
2024年12月17日,又逢周二。安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召集住建、生态环境、城管等部门在政务服务超市,对联颖科技(安福)有限公司的厂房建设项目规划与建筑设计变更方案开展联审联批,助推该项目快速落地、投产见效。
安福县聚焦赋权放能,加快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政务+园区”服务模式,在园区打造政务服务超市,专门办理多项涉企服务高频事项;同时,创新建立“周二并联审批”机制。截至目前,该政务服务超市已进驻部门11个,进驻事项52项,办理相关业务1.12万件。
为“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安福县积极拓宽自助终端覆盖面,打造“政务+通信网点”政务服务专区,先后设立8个政务服务代办点,由60名通信网点工作人员担任政务服务代办员,梳理出社保、医保等40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代办点,实现企业群众事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
与此同时,安福县积极搭建“政务+金融”的服务新场景,将企业登记业务从政务服务窗口延伸至银行网点,不断强化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共同打造全链条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各银行网点已为100个经营主体办理企业开办业务。
减少环节,项目审批大提速
“我们提交了5项基础材料,第二天就取得施工许可,为项目推进节省了非常多的时间。”江西鲁丽木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马建堂在谈到办理立项备案手续时说。
“项目获得施工许可后,进场前期准备工作一般需要1至2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质量安全监督人员会辅导业主补齐所缺材料,将项目审批的等待期转化为工程建设的黄金期。”安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东旭说。
安福县立足于工程建设实际规律,进一步深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将多个质量监督相关要求从审批施工许可的前置条件中移除,在施工许可办理所需资料由18项优化为最多5项的同时,结合工程建设审批低频高效的特点,将办理施工许可证的7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2024年以来,安福县容缺受理审批了60余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许可证,审批平均耗时0.5个工作日。
安福县强化部门协同,提供精细化服务,对于住宅、商业、工业、基础设施等不同用途的建设项目,结合其建设规模进行分类管理,采用不同的监管强度和频次,将服务前移至工程建设阶段,加强了对高风险项目的监管,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盘活资产,生态经济双丰收
“我们将流转林地中的474.45亩马尾松进行拍卖,66万元的起拍价,最终以131万元成交。”北华山林场党委书记王健介绍,林场用部分公益林质押贷款流转林农917.9亩林地,通过森林抚育、优化树种、重塑林间生态等措施进行精细管护,提高森林质量,实现取之于林、用之于林。
安福是我省重点林业县,现有公益林总面积66.58万亩、天保林总面积49.1万亩,公益林、天保林效益补偿资金是当地林农稳定收益的重要来源。由于采伐和开发利用的限制,大部分无法直接以其林木或林地的价值进行抵押融资贷款,导致大量公益林成为难以盘活的“沉睡资产”。
安福县剖析难点堵点,以辖内国有林场为重点突破口,充分挖掘公益林资产价值,创新探索出公益林(天然商品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机制,并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公益林(天然商品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产品,在盘活林企生态资源的同时,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2022年8月8日,武功山林场获批全县首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500万元,填补了其发展林下经济的资金缺口。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发放公益林质押贷款7550万元,有效破解了林业产业生产经营主体长期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安福县林业局副局长刘斌说。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