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曾庆扬摄影报道:春季万物复苏,吉安县敦厚镇下岭村的田野里已悄然铺展春意。近日,记者走进下岭村吉安县金庐陵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只见连片的白色大棚与待垦的田畴相映成趣。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这春耕时节,田间却不见忙碌身影,唯有去年遗留的秸秆间钻出一簇簇青翠。
“这可是我特意准备的‘营养餐’!”基地负责人袁金仁指着田间的绿意笑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田地里油菜与紫云英交织成绿毯,在春风中轻轻摇曳。这位皮肤黝黑的种粮能手俯身拔起一株紫云英:“这些绿肥作物去年年底就撒下了,现在长到30厘米,正是翻压的最佳时机。”
下岭村位于敦厚镇的西北面,山多地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落。下岭村村民以种植蔬菜、水稻、发展养鸡和生猪井冈蜜柚等为主要产业。全村耕地面积1365.6亩,林地6780余亩,水库面积123余亩。
敦厚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5支党员春耕服务先锋队,奔走田间地头,参与播种、灌溉等农事劳作,不仅帮助农户完成体力劳动,还在劳作过程中,向农户普及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鼓励农户尝试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袁金仁与土地打了十多年交道,在志愿者和农科院的专家的帮助下,科学种养也成了他保产增收的秘诀。他承包的五百多亩稻田,从最初亩产不足200公斤,逐渐提高到现在的亩产450~500公斤,奥秘就藏在这抹春绿里。“绿肥就像中医调理,见效虽缓但能固本培元。”他轻捻着紫云英向记者解释,这些作物翻耕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酸碱度,利于作物对肥料的吸收。
如今袁金仁承包的田地已然成为新技术“试验场”,专家团队定期指导,开辟试验田,也让他获益匪浅,如今的袁金仁不仅能准确说出土壤中氮磷钾含量,还能根据作物长势调整绿肥配比。
在袁金仁的努力下,农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减轻了因施用农药对土壤、水和环境的污染。不仅如此,袁金仁还通过稻鸭共育,减少了稻飞虱、二化螟等害虫对水稻的危害,杜绝了化学除草剂的施用;增强了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水稻对肥料和水分的吸收能力,减轻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提高了水稻单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虽比常规耕作晚半个月,袁金仁的春耕节奏却从容有序。仓库里,优质稻种已完成包衣处理,肥料也已备齐;其所在的合作社,十余台插秧机、七八台拖拉机、两台收割机均已完成检修调试,还有新购买的六台新设备随时待命。“人可以停,机器不能停,”他轻拍设备的金属外壳,清脆的声响透着笃定。
站在田埂远眺,袁金仁盘算着农时:3月底育秧,4月初插秧,其间还要完成500亩绿肥田的翻压。“土地最懂回报,你待它细致,它就给你惊喜。”话语间,紫云英的淡雅香气已氤氲在春风里。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