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赣鄱大地气温回暖。吉安井冈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芦笋种植基地,企业负责人王国庆弯腰查看新破土的笋尖。“今天采摘的这批芦笋已发往盒马鲜生等商超。”他调出手机中的检测报告向记者展示,“每茬芦笋都要经过农残、重金属检测,达标率100%才能装箱。”
“芦笋的价格怎么样,销量如何?”
“自获‘井冈山’品牌授权后,去年芦笋销量增长了近30%,均价提升约20%。”王国庆指着张贴在大棚里的标准化规程说,“基地严格实行人工除草,以生物防虫网阻隔害虫侵袭,芦笋从播种到上市全程绿色有机,仅质量检测环节就有6道工序。”
这样的提质行动正在庐陵大地蓬勃开展。作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井冈山”农产品,目前已有246款产品入驻山姆、米其林等高端商超或餐饮企业,数百款产品出口至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
万安县一江秋粮油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内,稻谷正经历15道工序的筛选:激光色选机以每秒3000次的高速频率精准剔除异色粒,碾米机组将碎米率精准控制在4%以内,大米全景品质分析仪完成最后一道“全身扫描”。
企业负责人陈云捧起成品米,玉色米粒在透光袋中泛着光泽。他说:“所有稻米需经过5道质检程序,包括现场取样初检、实验室复检等环节。”作为首批获“井冈山”品牌授权的企业,一江秋粮油有限公司年加工大米5万余吨、产值超3亿元。
支撑这份底气的,是藏在质量标准体系里的“硬核密码”。目前,吉安市累计发布“井冈山”农产品团体标准96项,覆盖大米、蔬菜、水果等八大产业,形成了从生产、加工到包装、流通、消费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以井冈山富硒大米为例,13项指标中有4项严于国家标准。“我们的标准普遍比国标严格,这就是品牌溢价的关键所在。”吉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品质突围的背后是机制革新。目前“井冈山”品牌授权企业达397家,这里推行的“码上监管”模式,让井冈山富硒大米有了“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检测报告、产地等信息。井冈山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莉仁介绍,在强化品牌监管方面,吉安成立了品牌监测工作专班,建立了常态化抽检制度和动态准入退出机制,品牌质量监管实现从不定期抽样向常态化监测转变。
企业自检、第三方巡检、监管部门“飞检”,三重防线构建起全链条监管网络。在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吉安分部,正在操作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检验员邹小颖告诉记者:“我们具备各类食品、农产品营养物质、农兽药残留、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能力。根据委托,今年总院将对‘井冈山’品牌农产品开展600批次检测,目前已完成100多批次,所检农产品合格率为100%。”
严苛品控塑造品牌价值。在万安县山之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负责人叶定春轻抚山茶油包装上的“井冈山”标识说:“获得品牌授权后,我们的山茶油、菜籽油、豆腐乳等产品逐步打开了北上广深市场,去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据介绍,2024年“井冈山”品牌价值达122.89亿元,农产品销售额121.9亿元。当中欧班列载着印有“井冈山”标识的货柜驶出国门,世界正从一粒米、一颗笋中读懂中国农业的质量“密码”。(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舒海军)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