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省对市级党委、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为“好”等次。
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一。
……
春回大地,行走在吉安的乡间沃野,看到的是一条条街巷干净整洁、一座座农家院落舒适雅致、一个个富民产业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吉安的村村落落,美丽宜居、和谐美好的乡村新画卷比比皆是。
守底线,握紧脱贫攻坚“接力棒”
“家中有几个人就业?家庭收入有多少?家里有没有人生病?”近日,在吉安县固江镇赛塘村,驻村干部走访困难群众,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并宣传讲解医疗、教育、就业等政策,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辛勤劳动,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窥一斑而知全豹。不仅是吉安县固江镇赛塘村,吉安市充分发挥省大数据防返贫监测帮扶系统作用,实现防返贫监测帮扶全过程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识别监测对象9467户3.37万人,消除风险5916户2.02万人。吉安市创新的“7天快速认定”“一网三环”闭环管理工作机制被纳入全省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系统优化推广。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变的是目标阶段和任务重点,不变的是责任和使命。
吉安市始终将“三保障”及安全饮水作为衡量脱贫成果巩固拓展的基本指标,全力推动控辍保学工作从“动态清零”稳步迈向“常态清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现象全面消除。在医疗保障领域,实现脱贫人口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已完成改造1800多户。农村地区自来水普及率94.3%,显著改善了村民用水条件。在兜底保障方面,精准施策,将2.34万监测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占比达69.4%,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抓发展,按下乡村振兴“快捷键”
今年元旦后、春节前,万安硒橙迎来销售旺季,凭借良好的品质,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万安县借助“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带来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使万安硒橙成为“抢手货”。截至目前,共建成运营北京、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井冈山”农产品旗舰店17家,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2.8亿元;线下推动井冈蜜柚、泰和乌鸡、井冈黄桃等249个特色农产品入驻盒马、米其林等高端商超餐企,147个特色农产品入驻大型批发市场。“井冈山”牌农产品扬帆出海,出口欧美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突破130.78亿元、增长75.8%,带动50多万农户增收。
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村的发展,一头连着群众的幸福生活。2024年吉安市投入衔接资金17.4亿元(2022年至2024年累计投入52.13亿元),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占比达77.65%。实施帮扶产业“三化”攻坚战,计划三年投入15亿元衔接资金支持“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335个四类经营主体和2814个村级(联村)产业扶持基地,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8.7万户增收。
促振兴,激发和美乡村“新动力”
暖风拂面,春意盎然。走进井冈山市柏露乡长富桥村,漫步其中,既能欣赏自然风光,又能感受乡村野趣,还有那融入民俗元素的墙画景观,散布在村头巷尾,彰显乡村文化底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近年来,吉安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2022年起,从全市选定2个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乡村振兴示范带、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用两年时间集中力量进行分类打造,示范创建成效明显。两年共投入24.61亿元,10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实现翻番,65个村分获全国或省级荣誉,其中泰和县蜀口村获评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井冈山市、泰和县分别获评国家、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不断完善乡村建设“硬实力”的同时,吉安市还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市、县、乡、村四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万人培训”工程,累计培训1451场10.5万人次,其中脱贫人口2万余人次。选派的130名乡村振兴指导员、1003名第一书记和932个驻村工作队,帮助村“两委”提能力、聚合力、谋出路。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放眼吉安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产业兴旺了、村子更美了、村民富裕了,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全媒体记者郭雯玉)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