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获悉,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在赣江峡江段开展野生亲本特许捕捞工作时,意外捕获一尾极危物种鳤鱼。这是赣江20多年来首次记录到鳤鱼,标志着长江流域旗舰物种再添“活态坐标”,也为赣江禁渔写下生动的生态注脚。
鳤鱼,古称“鳤鲌”“竹鱼”,背鳍似利剑、鳞片如青玉,与鯮、鳡并称“长江三剑客”。作为洄游性鱼类,鳤鱼对水质极为敏感,幼鱼需溯游至通江湖泊育肥,成鱼则洄游至江河激流段产卵。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过度捕捞、水利阻隔、栖息地破碎化等问题,导致鳤鱼种群数量锐减98%,一度被认为“区域性”灭绝,在2016年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极危等级。
此次捕获的鳤鱼体长37.5厘米,体重约276克。它的出现并非偶然,是赣江吉安段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重要标志,也表明禁捕退捕等保护政策已初显成效。自赣江禁捕退捕政策实施以来,吉安市农业、市场监督、公安、交通等多部门协同合作,通过宣传保护意识、监管非法售卖、打击非法捕捞、开展增殖放流与资源调查监测等措施,为水生生物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此外,吉安市高度重视涉渔工程对水生生物栖息地的影响,推进相关论证报告编制和生态补偿措施落实。赣江吉安段共建有5座水利枢纽,5座水利设施对水生生物洄游的影响备受关注。此次鳤鱼的出现,充分证明水利枢纽所设置的过鱼通道和实施的生态调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保障了鳤鱼等洄游性鱼类的洄游路线。
省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监测吉安站站长刘文玉表示,此次赣江峡江段惊喜发现极危物种鳤鱼令人振奋,这有力印证了赣江吉安段禁捕退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等举措成效显著,为水生生物营造了良好生存环境。后续,吉安市将进一步强化吉安水域水生生物保护与监测工作,持续推动长江大保护战略深入落实。(张明辉、全媒体记者康美权、王小燕)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