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安市吉州区习溪桥街道长岗岭社区后山小区里,新安装的智能充电桩完成最后一辆电动车充电后自动断电,蓝绿指示灯在夜色中交替闪烁。这个曾因危墙阻隔导致车辆“叠罗汉”的角落,如今已被改建为含10个智能充电桩的车棚。“多亏了网格员入户倾听百姓诉求,大家期盼增加充电桩的愿望才能这么快实现。”居民李爱华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吉州区建立“干部入户听诉、领导下沉包案、法律前置服务、闭环处置销号、考核成果运用”五项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将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以党员干部的“铁脚板”丈量民情,以制度建设“闭环链”织密民生保障网。
倾听民声:干部下沉走访让群众诉求“即提即应”
不久前的一场瓢泼大雨中,吉州区北门街30号101室居民马群家的门铃响了。
“马阿姨,麻烦您开下门,我来帮您完成社保认证。”门外站着的是身穿深蓝色马甲、脚着雨靴的北门街道钟鼓楼社区网格员段凤玲。
“女崽哩(女孩子),下雨也跑来啦,快拿毛巾擦擦身上的水。”马群赶紧把段凤玲迎进屋,意外又感动。前一天,她告诉入户拜访的段凤玲,自己家里没有智能手机,社保无法认证。段凤玲告诉马群,第二天带移动设备上门服务。让马群没想到的是,即便大雨倾盆,段凤玲也没有失约。
听民声,解民意,才能得民心。吉州区以网格为单位,组织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干部开展“干部入户听诉”活动,三级干部组队“扫楼”,收集群众诉求。今年以来,该区走访居民6万余户,现场解决充电桩维修、排水沟堵塞等民生问题2231件,群众诉求“即提即应”。
针对征地拆迁、物业纠纷等复杂问题,吉州区实行领导下沉包案制度,建立区领导“一人一案”包案清单,采取限时处置、全程监督、及时反馈的模式,统筹资源、力量解决重难点问题。
“这个小公园地处多个街道交界处,噪声扰民等问题时常发生。在区领导的包案协调下,几个街道联手出击,困扰群众多年的问题得到解决。”永叔街道高峰坡社区居民为领导下沉包案制度点赞。
法治护航:法律前置服务筑牢矛盾化解“防火墙”
在火头门社区举办“普法强基,三八维权”讲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析妇女权益;在平安里社区开展“井冈红嫂来说法”暨妇女“法律明白人”培训,解读妇女权益保障法规……翻开江西智桥律师事务所律师罗玉玲的工作笔记本,一条条送法入户的记录,见证着她开展法律前置服务的足迹。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线,基层治理是否细致入微,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吉州区在织密服务网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矛盾化解,以多元机制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针对涉法涉诉问题,吉州区持续推进律师事务所、司法所、派出所三所联动,落实法律前置服务,通过指派或者法律援助等形式,由专业律师为社区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风险评估等服务,为矛盾纠纷“把脉开方”。同时,不断发挥村(社区)讲法评理室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今年以来,该区共举办法律讲座30余场,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
长效赋能:以考核杠杆撬动民生福祉新高度
“居民集中反映万家馨悦家园12栋路面塌陷问题,我们申请启动挂点街道区领导下沉包案机制。”前不久,在文山街道新村社区组织的听诉干部敲门行动中,一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被摆到了社区干部的案头。
“塌陷修复费用较高,物业公司处于勉强维持状态,不肯出资。我们邀请相关区直部门开展实地调研,挂点领导现场办公,要求相关部门走应急通道拨付维修资金,由城管部门提供技术指导,迅速启动修复。目前,塌陷地坑已被填平。”新村社区干部彭冬莲告诉记者。
为确保问题解决高质高效,吉州区建立问题入户收集、处置、反馈、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将收集到的问题分类处置后,由网格员点对点将问题解决情况进行反馈,并销号处理。
为进一步以考促行、以评促优,吉州区健全基层治理考核机制,坚持奖惩并举,将诉求解决率、群众满意度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作为评优晋升“硬杠杠”。对矛盾纠纷摸排不精准、出现重大问题、造成重大影响的相关人员,进行追责问责。
纾困看实绩,兴邦在细微。如今,吉州区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法治护航、群众参与的精细化治理新路径,不断将老百姓的“愿望清单”变成“幸福答卷”。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歆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