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吉安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赣州 新余 上饶 吉安 抚州 宜春 萍乡 鹰潭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吉安频道  >  县区速览
“破局”路上步履生风——泰和中龙走出一条“三向奔赴”振兴路
2025-06-09 22:03:40    来源:井冈山报
编辑:周梓维    作者:徐瑞春、康美权
字体:   | 吉安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18907960133
权威网络媒体 吉安新闻门户 热线:0796-8339418 QQ:57759270 站长:曾风(18907960133)

  夏日的泰和县中龙乡,青山滴翠,竹海涛涌。这个地处赣中南革命老区的山区乡镇,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产业激活振兴动能、基层善治筑牢民生根基,走出了一条“三向奔赴”的振兴之路。

  党建赋能

  在党员赵发金返乡创办的赣农老赵农业科技公司的生产基地里,只见竹荪从菌蛋里“破壳而出”,当地村民正忙着将其一朵朵采起。近年来,赵发金将竹荪、羊肚菌种植从原先20亩拓展至135亩,带动97名村民人均月增收3000元。该乡党委创新“党支部+产业链+电商”模式,在黄沙村毛竹低改示范基地、东合村草珊瑚种植园等6个产业项目上建立临时党支部,让23名党员技术骨干成为致富带头人。2024年全乡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80万元。

  绿色振兴

  百东公路沿线各村正加紧推进产业变革,延长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链,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在该乡黄沙村,4.5万亩油茶林碧浪接天。“这些‘绿元宝’去年让我家增收1.8万元。”村民邱冬连抚摸着挂满果实的油茶树一脸满足。通过推广“三化”改革,2020年以来,该乡完成油茶低改面积超2万亩,去年茶油产量22.5万斤,产值突破1500万元。

  在黄沙村中龙笋业合作社的冷链车间里,30万斤冬笋正在打包装车。“实施毛竹低改后,亩产从800斤升至2200斤。”合作社负责人算起了生态账:1500亩改造竹林年增收360万元,生产的竹笋制品远销东南亚,真正实现“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

  东合村大西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900亩草珊瑚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林农在管护生态林的同时,每亩可增收2000元。中龙村樟树背庆春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森林食品经济,打造“林上采、林间种、林下养、林中游”产业发展模式,年出栏乌鸡5万羽,七星鱼、甲鱼400余斤,生态有机水稻12吨,茶油6000余斤,切实增强联农带农实效。

  善治惠民

  “以前中龙每逢圩日便堵得水泄不通,现在停车场、新市场都建好了,有了农贸市场、示范主街和口袋公园,日子越过越好了。”百记圩商户刘隆洋的感慨,道出中龙乡“入户听诉”专项行动带来的变化。今年以来,该乡构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收集群众诉求287件,办结率96%。

  在百记圩改造项目中,乡政府创新“三问于民”工作法:线上投票选定口袋公园位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户代表参与农贸市场设计,群众代表监督施工质量。如今在智慧农贸市场里,41个摊位实行“星级管理”,电商直播间助力山货出村,昔日破旧圩镇变身网红打卡地。

  在良坪村危房改造现场,施工队正在为肖冬云家加固墙体。网格员走访发现隐患后,乡政府48小时内完成评估上报,14天落实3.2万元改造资金。“从申请到验收全程代办,干部比自家人还上心。”肖大姐竖起了大拇指。这种“早发现、快响应、严落实”工作机制,已解决类似民生问题42件。(肖扬杰 全媒体记者徐瑞春、康美权)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106580009,3元/月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