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刘建军、记者彭晓华报道: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吉安市遂川县黄坑水陂灌区的渠堤上时,刘井生的身影就出现在了村民们的视线范围内。从1991年3月,他踏上黄坑至西溪的巡渠之路开始,34年的寒暑交织,风雨兼程,在1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用脚步丈量守望之路,用坚守诠释了责任和担当,从青葱岁月到两鬓染霜,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灌区。
遂川县黄坑乡地处罗霄山脉的南麓,洪涝灾害一直是萦绕在村民心头的“忧患”。每年的汛期,就是刘井生神经绷得最紧的时候,“每天都要走上几公里,查看堤面和堤坡,摸一摸木橛绳缆,只有听到了流畅的水声后心里才感到踏实。”刘井生说,巡堤一事已经刻在了他的骨头里。在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查漏洞、跌窝、脱坡、裂缝、渗水、管涌、崩塌等发现与处理的情况,简直就是一部“灌区的守望日记”。
2024年4月,由于连续强对流天降暴雨,导致了河水瞬间暴涨,正在巡查灌区的刘井生敏锐地发现,在该灌区古洲段干渠外坡出现了渗水状况,7米高的渠堤下方,就是村民房屋及黄坑至西溪的西黄公路,险情极为严重。刘井生迅速将险情上报至该县水利工程建设管护中心,同时通知了当地政府制定处置方案,及时转移了群众。
而连日的暴雨,山路变得泥泞不堪,导致抢险物料运输受阻。刘井生与当地的党员和干部们采取肩扛手抬的方式,与施工人员昼夜奋战在灌区,冒雨铺设了临时路面,抢修出了一条“生命通道”,最终保住了村民的生命财产,也保护了西黄公路。
据介绍,黄坑水陂灌溉区是遂川县西部山区唯一的一个中型灌区,也是当地1.2万亩良田的“生命之源”。2025年春耕期间,刘井生带领同事为灌区“清渠护耕”。因渠道多在半山腰上,大型机械无法去作业,他们便化身为“清道夫”,挥舞着镰锹,“地毯式”地清理杂草、淤泥和枯树,刘井生还带头钻进了最难清理的暗渠里,接连数小时地抢时间清理,最终疏通了6.1公里渠道。
“渠道被堵了,灌溉的水也没了,就会耽误农民一年的收成。”刘井生表示,每年,他们至少有一次“清渠护耕”行动,这已经成了他和同事们春耕生产时期的“必修课”。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