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县,赣江之滨的古老土地,正凭借一脉相承的龙舟文化激荡起全域旅游新潮。以“保护+活化”为径,万安将传统民俗淬炼为现代竞技与闪亮文旅IP,让千年龙舟划出文旅融合的澎湃动能,驱动县域经济破浪前行。
溯古韵,文化根脉薪火传
文化是龙舟破浪的灵魂。万安组织精干力量,深入百嘉、韶口等龙舟文化发源地,寻访老艺人,钩沉竞渡起源、传统仪轨与民间故事,万安端午龙舟竞渡成功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除了挖掘非遗代表性项目,该县文化馆还系统梳理了龙舟竞渡与屈原文化、赣江漕运史的联系,挖掘了“夹烂甑”的民间故事,提炼出了“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同时,大力开展龙舟文化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将龙舟文化精神广泛传播,在全县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小朋友,这就是以前我们这里划龙舟的图片。”近日,在百嘉老街龙舟展示馆里,研学的小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当前,百嘉老街成了龙舟基因的活化平台,成功收储122间店铺、19栋夏源古村民居,修复百嘉老街、夏源古村等传统村落,建设龙舟文化展示馆、非遗手工坊等,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并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立新标,赛事赋能声名扬
万安以赛为媒,构建多层次活动体系,推动划龙舟从地方民俗跃升为省级品牌。该县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自2022年起,“龙行赣江”系列赛连办四载,2024年升级为江西省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赛主会场,11个设区市20支劲旅赣江争流。今年端午期间,该县16个乡镇首次自发组队参赛,成为全民聚焦的赛事。赛事连年精彩,吸引了新华社、央视等媒体聚焦报道,让龙舟赛成为该县响亮的文旅IP。
民俗竞技,相映生辉。依托山水禀赋,万安成功引入广东沧龙体育的专业力量赋能百嘉老街景区。赛事期间,沿江巧妙布设12处龙舟主题打卡点,创新推出“水上+陆上”复合赛制。除传统水上竞速外,旱地龙舟、龙舟拔河等活动妙趣横生。水上蛟龙翻腾,岸边舞龙、花船舞等非遗展演亦精彩纷呈,“观赛+互动”体验令人流连。
赛事延伸,全季精彩。近年来,万安秉承“以水为媒、以赛旺城”的思路,成功举办了系列龙舟赛、筏钓大赛,谋划了路亚赛、皮筏艇赛等水上赛事,巧妙串联春日油菜花海、夏日水上赛事、秋日银杏鎏金、冬日“晒冬”民俗等特色主题,编织出“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文旅锦绣长卷,让赛事热情四季不息。
融业态,活水兴城消费旺
万安坚持农商文旅体健深度融合,将龙舟文化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实现流量变现与产业升级双赢。龙舟文化旅游活动月期间,该县以端午习俗与龙舟文化体验为轴心,龙舟主题市集应运而生,富硒农产品展销借势登场,特色“龙舟鱼宴”唇齿留香,创意龙舟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观赛——购物——美食”消费闭环浑然天成。
“来一碗百嘉早酒,尝尝万安鱼头!”在百嘉老街的龙舟市集上,游客王女士举着手机直播美食探店。近日,“烟火里的万安”市集火热开市,窑头豆腐现做现卖,万安鱼头烹饪大赛香气四溢,60余个摊位汇聚富硒农产品、非遗手作、特色小吃。今年,“龙行赣江 畅游万安”龙舟文化旅游活动月共接待游客近22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6000万余元。
“未来将深化‘赛事+产业’模式,让龙舟文化常年有热度、消费有增量。”万安县文化广电旅游局主要负责人表示,龙舟赛期间,该县旅投集团通过引入企业冠名赞助、打造VIP观赛席、销售文创产品等方式将赛事市场化运营。同时,推出“来万安看龙舟品鱼头”主题线路,吸引省外游客占比达40%。
串联百嘉老街、红色罗塘等景区,推出8条精品旅游路线,形成赛事引流、全域受益的协同效益。联合7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成立“万安县景区联盟”,以《联盟章程》明确资源共享、线路互推、客源互送等18项细则。同时,万安相继出台了《引客入万奖补办法》《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民宿发展扶持办法》等政策,真金白银支持赛事举办与业态培育。
万安龙舟,这一承载千年古韵的文化符号,正以创新之姿击水中流,其“破圈”之道,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提供生动实践。它不仅划出了文旅融合的壮阔波澜,更成为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持续奏响着传统基因与现代活力激荡共鸣的华彩乐章。万安龙舟,正向着更广阔的水域奋力划进。(黄丽群、郭肖云)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