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尹,S444省道那个十字路口的临时红绿灯和护栏装好了,路过时是不是安全多了?”近日,永新县石桥镇石桥村网格员唐小棋揣着民情记录本,在老尹家门前的晒谷场边与村民唠起了嗑。
前不久,石桥村村民老尹向村“两委”成员反映,S444省道新建后,黄岭与梅荷交叉十字路口因车流量大、无交通管控设施,已发生多起剐蹭事故。“大货车开得快,路口又没红绿灯,我们过这个路口提心吊胆。”老尹的担忧很快被网格员记录在民情本上。
石桥镇党委、政府接到反馈后,立即协调该县公路局实地勘察,决定先行设置临时红绿灯,并在路口两侧安装防撞护栏。一周时间,红绿灯与护栏同步到位,过往车辆通行秩序明显改善。
抓好整改整治是开展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破除作风积弊、推进作风建设的有效抓手,是打好“十大攻坚战”、助推吉安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近期,全市上下充分认识抓好整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持续紧盯不放,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好集中整治工作。石桥村交通安全问题的解决,正是吉安市开展整改整治活动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为整合资源,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永新构建了全链条闭环式基层治理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明确各级在解决群众诉求中的职责和任务。村级负责收集、上报群众诉求,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乡镇负责协调处理本辖区内的问题;县级负责统筹协调解决跨乡镇、跨部门的重大问题,着力推动“入户听诉”常态化、制度化,让“吉事即办”成为常态。该县自开展“入户听诉”专项行动以来,已累计走访村民约17万户,收集各类诉求建议9396件,解决处理道路安全、水渠修复、低保救助、邻里纠纷等民生问题7181件,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吉安市坚决杜绝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纸上整改,确保整改举措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举一反三、系统施治,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
万安县始终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纵深推进“入户听诉”解民忧活动,干部主动下沉到基层末梢,听民声、纾民困,把“群众上访”的被动局面转化为“干部下访”的主动作为,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为民谋福的生动实践,以严实作风为打好“十大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这下会车方便多了,再也不用绕路了!”万安县涧田乡晓东村6组村民陈贵生露出了满意笑容。6月21日,晓东村党支部书记雷明生在入户走访时,村民反映益富高龙至晓东夜珠坪乡村道路狭窄,会车困难。次日,雷明生便组织村“两委”干部商定建设会车道的方案,并调度挖机进场施工。仅用时2天,就完成13处会车道修建,解决了群众出行“会车难”问题。据悉,今年以来,万安县通过“入户听诉”累计解决群众诉求4280件,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民生实效。(全媒体记者吴广城)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