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安市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把高质量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列入重点民生品质提升攻坚战重点任务,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坚持稳增并举、量质并重,着力拓岗位增渠道优政策强服务,全力以赴保经营主体、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
聚焦协调联动,以就业优先着力构建就业友好生态。吉安市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产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政策强化就业优先。今年以来,通过“免申即享”为全市1.5万家参保单位减征失业保险费7508.84万元;为59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26.77万元,为295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98.1万元。同时,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分领域分层次培育打造新干箱包工匠、遂川茶匠、永新厨师等一批规模优势大、带动就业好的劳务品牌。推行“政银担”市场信用担保模式和线上申请、审核、放款流程,今年1月至5月,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92亿元。并与东莞市人社局签订5个合作协议,在东莞市建设就业驿站吉安专区,两地协同举办招聘会,合作开展技能人才培养。
聚焦供需匹配,以技能提升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今年以来,以“送技能培训下乡”、新业态“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线上理论+线下实操”等形式,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33期,惠及10758人次,发放培训补贴195.68万元。此外,吉安市还制定出台了《吉安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启动升建吉安市技师学院,推动组建技工教育联盟,打造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共同体。截至目前,共举办市、县级职业技能大赛34次,承办省级赛6次。
聚焦重点群体,以精准帮扶着力完善就业支持体系。吉安市持续开展重点企业用工调查和监测,摸清用工需求;动态更新全市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掌握就业状况。创新推出青年人才求职免租住宿政策,组织255家企业开展“才聚吉安智汇庐陵”重点产业链招才引智进校园活动;新增见习岗位944个,到岗见习人员296人,累计拨付就业见习补贴540.84万元;为293名困难高校毕业生拨付一次性求职补贴29.3万元。全市共建成358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1.64万人,其中吸纳脱贫劳动力242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14万人,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1271.67万元。全市脱贫劳动力22.33万人,实现就业17.4万人,务工就业人数占脱贫劳动力总数的77.92%。
聚焦精准对接,以数据赋能着力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好用好“就业之家”平台,以“五融合”形式建成“5+2就业之家”3032个,以“五个三”工作法分类管理,以“三多三强”方式用好用活,形成全域“15分钟”就业服务圈。依托“就业之家”线上平台,建立岗位归集、发布、对接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就业之家”发布求职岗位4.82万个。依托“就业之家”,通过联合招聘、大型招聘、专场招聘、流动招聘、驻点招聘、直播带岗等形式,今年以来共举办招聘会654场,4.93万人成功对接实现就业。
聚焦权益保障,以健全机制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吉薪即付”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欠薪风险大排查,部门联动处置欠薪案件。今年以来,全市共排查用人单位984家次,化解欠薪案件271件,为1822人追发补发工资2179.27万元,有力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推动协商调解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企业调解委员会259个、乡镇(街道、园区)调解中心236个、商(协)会调解组织28个、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平台15个。(全媒体记者周靖康、实习生朱玉玺)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