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区渼陂古村的夜色被柔和的灯光染成暖黄,白天浓重上演的“彩擎”木具此时静静地待在古村永慕堂内一角;陂下古村百年祠堂广场的上空似乎还回响着节目《喊船》气势如虹的唱和声;东固二月二庙会上畲族迎亲的鼓乐喧天还在耳边萦绕……开春以来,青原区以下元宵节为载体,以“节庆+”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一幅幅灿烂的新图景。
“节庆”+活动 激发乡村经济新动能
青原区以深厚的庐陵文化为底色,将传统节庆转化为文旅经济新引擎和乡村经济新动能。
每年的2月末3月初,渼陂古村都举办下元宵旅游文化节活动。当天,该村会进行舞龙舞狮、游彩擎、踩高跷、走旱船、扭秧歌等各种表演,吸引着众多省内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观赏、采风。
新圩镇的“醉忆马塘酒工坊”让传统水酒变成“致富美酒”,下元宵期间吸引游客慕名前来体验、品尝、采购,线上线下销售额超43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18万元。新圩“艾·酒节”的成功举办,让马塘的水酒、田北的米糕等声名远扬,成了村民致富、集体创收的好宝贝。
在陂下古村民俗文化旅游节中,有一个当地的民俗表演《喊船》。伴随热闹的鞭炮声、唢呐声和既对仗又押韵的喊声,村民们举彩旗、抬龙船、赶长龙、执銮驾,浩浩荡荡穿行在一栋栋祠堂民宅之间,喊出一年又一年的幸福美好生活。
东固二月二庙会上,红薯干、笋干等特色产品通过直播带货销往全国,单日线上交易额超50万元。来自南昌的邝女士兴奋地说:“我第一次来参加这样的庙会,民俗表演很精彩,特色美食也特别好吃。我买了上千元的特产带回去分享给亲朋好友。”当地一雷姓小吃摊主满脸笑容地说:“我每天做几千个艾米果,还是不够卖,收入有一两万元,挺开心的。”
“节庆”+文化IP 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子
从陂下喊船的千年回响到畲乡“村超”的激情呐喊,从东固晒冬的烟火气到渼陂“村晚”舞台的青春活力……青原区以节庆为载体,探索出一条“节庆+”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渼陂古村的下元宵节上,村民自导自演的游彩擎、舞龙灯和“村晚”,将传统民俗与现代体验结合,吸引游客近2万人次,古村商铺单日营业额同比增长30%。东固二月二庙会,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拉动餐饮、住宿消费逾600万元。东固木雕非遗传承人刘节明感慨道:“过去庙会只是村里人自己热闹,现在成了游客必打卡的‘网红节’。”
“节庆+”文化IP的溢出效应,推动青原区形成农商文旅融合产业链。乘着节庆品牌的东风,外出务工的村民或返乡创业,或家门口就业。“现在村里办节庆,我儿子回来开民宿,儿媳直播卖特产,一年下来的收入不比在外面挣得少!”村民老梁一家尝到了甜头。陂下古村旅游文化节上,当地山货及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实现同比增长70%,带动200余户村民增收。“我们节庆IP的核心是‘农商文体旅健产业融合促消费’。通过多种方式、渠道,扩大影响,带动消费,促进经济。”青原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节庆为载体,以文化、旅游为纽带,青原区六大景区、10多个特色园区串珠成线,各具特色又相映成趣。渼陂古村、陂下古村、东固敖上村先后获评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节庆文化IP熠熠生辉。
“节庆+”品牌 催生全域旅游新格局
青原是庐陵文化核心区,旅游资源丰富,节庆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万寿宫”“文昌阁”以及古村广场成为娱乐游艺购物的最佳去处。小摊上百货琳琅满目,风味小吃令人垂涎。村民梁先生的小炒餐饮店座无虚席,“太忙了,实在太忙了。”他脸上挂着疲惫,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渼陂古村编排推出的《民国1930快闪》节目,吸引了众多游客换装参与。栋头片区项目的实施和20余栋民宿的改造提升,让周边村落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整治,丰富了业态,带动了区域性旅游经济和乡村经济同步发展。
该区借助2025年吉安市旅发大会的承办契机,积极贯彻落实并全力以赴打赢打好文旅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攻坚战。提升改造青原山景区、高品质建设白云湖匠心谷、打造庐陵湾、规划启动“文山故里小镇正气文化之乡”、推进旅游快速通道和智慧景区建设……与此同时,该区全域旅游开新局,春有下元宵,夏有荷花节,秋有蜜柚节,冬有晒冬会,一节带四季,季季有新意。
白云湖匠心茶、妙造堂茶文创、渼陂好物等文创产品的开发,将活动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吸引100多个旅行社竞相成为“引客入吉·引客入青”区域总代理。数据显示,2024年该区旅游接待人次达到565.3万,同比增长11.1%;旅游综合收入31.09亿元,同比增长15.1%,乡村旅游从业者新增近1500人。
不仅如此,该区还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白云湖匠心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右酒寨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青原山旅游景区更是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一个个“国字号”品牌见证了青原区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铿锵步履。
逐梦未来,青原文旅定能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谢根秀 曾繁盛 全媒体记者吴广城)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